海外学人期待“智”惠龙江

11.08.2014  12:27
  在我省经济“稳增长”、产业结构急需调整的当下,吸纳更多的与我省特色产业契合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成果在龙江尽快转化,被看作是破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日前召开的2014年“中国海外学人黑龙江创新创业专题洽谈会”上,50余位海外英才受邀带来了一批成熟的高科技项目,“相亲”结束,他们的好项目是否会“”到龙江落地产业化,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国际技术对接龙江特色
  今年,举办了12届的海外学人创新创业洽谈会首次取消了统一的开幕式,而是以生物产业,新材料、新能源和信息技术,高纬度地区电动汽车产业三场结合龙江特色产业的专题对接会和论坛拉开帷幕,来自德国、法国、美国和英国等10个国家的50余位海外学子结合各自研究的技术领域分头“相亲”。
  我省全力推进的十大重点产业之一的生物产业颇受海外学人青睐。“北药是非常好的资源,有很大的开发潜力。而且生物医药产业前景广阔,目前我国生物药的批复数量已超过化学药。”曾留学英国的天津金耀集团特聘技术顾问孙永达博士说,他的超临界结晶制药设备和创新制剂技术在美国卖了2亿美金,目前他与天津、长三角等地正在合作推动这项技术的国产化应用,只要黑龙江有需求,他很愿意将技术的“种子”播撒在龙江大地。赴牡丹江考察后,孙永达分别与牡丹江医学院医药研究中心和牡丹江等离子技术有限公司达成了创建药物实验室和药物超临界流体粒子设计专家工作站的合作协议。
  “蔡博士,下午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您的电驱动技术产品吧。”在高纬度地区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论坛上,原定半天的交流并未“解渴”,在我省电动汽车领域多家单位技术骨干的一致要求下,会期又延长了半天。“黑龙江有深厚的工业基础,发展高纬度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实现弯道超车的好机遇。”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蔡蔚博士认为。他希望自己已经成功输出美国的电驱动新技术能为黑龙江高纬度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出一份力。
  为创业打破“一厘米”障碍
  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在黑龙江创新创业提供服务,是部分海外学子来黑龙江寻求合作的一个新方向。“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端人才由于项目尚不成熟、缺乏启动资金和团队而无法进行成果转化,而具有引才需求的高校科技园却由于缺乏高端技术对接能力和有效的验证手段面临项目难找的困局,两者之间这‘一厘米’的障碍,需要一个能实现中间整合的转化机制。”曾留学美国的我国“千人计划”专家、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谭文告诉记者,他此次带来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前孵化器”刚好可以做到这一点。
  谭文介绍,他在华南理工大学实践的创新医药“前孵化器”组建3年来已成功吸引了12名“千人计划”专家和多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做兼职教授,他们一方面根据自身专长开设本科或研究生选修课程,与校内教师共同组成研究生导师团队;另一方面确定研究开发技术项目,在“前孵化器”内组织研究生和来自他们自身企业的其他专家一起开展项目研究与开发。谭文说,“前孵化器”能有效推进高校的转型,高端人才把他们的研究课题带入“前孵化器”的同时,也把新技术、新思维一同带入了高校;同时,这些人才把有经济价值和对产业转型发展有力的产品通过“前孵化器”开发出来,解决了学校科研和经济脱轨的问题。他希望可以在黑龙江推广这一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为海外学人创新创业打破“一厘米”障碍。
  “最好的创业方式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与当地成规模的企业合作。”欧美精英创业家协会会长管锋认为。他说,此次来主要是考察黑龙江的创新创业环境,他表示,愿意为我省与其协会在全球范围内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牵线搭桥,促进更多领域的合作。
  精诚所至海外团队成功进驻
  在本次“海洽会”中,我省有上百家企业与海外学人进行了洽谈对接,签订合作意向60余份。
  一项高科技成果落地,从初次“相亲”到签订合作意向、多次磨合再到成功“牵手”,往往要经历几年的时间。而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杨晓明博士却在去年“海洽会”后成功“”入大庆福瑞邦生物科技集团。仅仅一年时间,杨晓明的团队就已经拥有50余名研发人员,并有4个生物医药项目顺利开展。他此次参加“海洽会”,是有意将创新平台建在哈尔滨。
  杨晓明曾任美国安进医药公司首席科学家,有着20多年在美国著名生物医药公司及研究机构从事基因工程蛋白和抗体产品开发及大规模生产的管理经验,他的4人海外研发团队还包括曾任美国辉瑞制药公司首席科学家的郑子荣博士等,具备科研用生物抗体、临床诊断免疫试剂和创新治疗性单抗药物等一系列产品研发和生产的能力。
  如此强的海外研发团队,为什么会看上黑龙江?“福瑞邦集团的高层不仅想做事,还想做成事,他们对于人才引进的诚意打动了我。他们对医药产业发展的理念,与我想要在国内创办一家高新科技企业的想法不谋而合。”已出任福瑞邦集团大庆东竺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杨晓明说。目前他们正全力进行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开发。
  省科技厅厅长杨廷双表示,重点产业的未来发展关键要靠优秀的专家团队和研发队伍建设。省科技厅将继续坚持科技立项从支持专家向支持团队、从支持企业向支持产业、从支持项目向支持方向的“三个转变”,为想干事、能干事、干大事的人才和研发团队提供政策支持、项目支持和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