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打造县域发展新范本

06.11.2014  12:52

   海林:打造县域发展新范本

   □赵泰本报记者孙昊

   国家级开发区内企业林立、风生水起,五星级酒店、近百个旅游景点人头攒动,机械化清扫车开进乡镇农村,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3平方米,1700多名机关干部与1200多个贫困家庭结成对子……在我省“十强县”海林市,各种各样的新鲜事让初来者感到惊讶与兴奋。

   近年来,海林市紧跟省委决策部署,坚持求实创新、跨越争先,深入实施工业立市、金融强市、旅游兴市、商贸富市“四大战略”,全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并举”,县域经济呈现出结构再优化、效益再提高、速度再加快、后劲再增强等明显变化。在2013年度全省考核中,工业发展、财源建设、民生工作、经济发展4个单项指标全部进入全省十强,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三年获得“大满贯”的县市。

   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国家级海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呈现出千帆竞发的喜人局面。目前,海林开发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已累计入驻企业167家,总投资183亿元,去年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4.45亿元。同时,他们还在俄罗斯犹太州辟建了境外经贸合作区——龙跃林业经贸合作区。

   走进“华海煤机”生产车间,一座大型数控落地镗铣床首先映入眼帘,这台4500万元引进的“德国制造”令董事长史庆丰底气十足。他说:“除了煤矿机械制造,我们正在研究生产海洋装备类产品,两项合并,未来企业的产值将达到5亿元。”

   近年来,该市通过实施“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在国家级海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规划辟建了循环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局县共建园、中小企业园等专业园区,吸引汇丰石油、中乌制药、华安塑材、浦康机械、热电联产、华海煤机……一批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落户于此,成为海林市跨越争先的强劲动力。

   又好又快地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和关键抓手。近年来,海林市以打造“东北一流、龙江领先、中等规模”的城市定位,全力打造完备的现代服务业体系。集会议会展、酒店餐饮、购物游玩于一体的高端商务区,近百个精品旅游项目、景点,带动辐射周边乃至全省的农产品综合交易大市场等引来可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推动海林现代服务业提质、提速、提效。

   同时,为加快特色产业不断升级,海林市围绕食用菌产业抓品质、蔬菜产业抓效益、林果产业抓示范、网箱养鱼抓扩张,构建了沿海浪河流域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带、“菌菜果渔游”五大农业产业区。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36户,年加工产值达到22亿元;全市食用菌总量已突破17亿袋,蔬菜种植超过8000万斤,产区农民仅来自食用菌和蔬菜的人均纯收入就已超过万元。

   漫步在海林现代化的街路上,“建设幸福海林”六个大字不时映入眼帘。这是近年来海林市提出的发展新航标,通过精雕细琢暖屋子、帮扶困难群众、打造花园城市等一项项重大民生工程,他们让这座山水相拥的魅力之城洋溢着幸福和喜悦。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海林市用于改善民生的投入累计达到18.7亿元,年均增长26%。今年,该市又筹资13.41亿元,安排了40件利民实事。

   坚持平衡发展,尽显强县风范……经过几年的努力,海林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步入跨越式发展新时代,成为县域科学发展新范本。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