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绿色食品挺进“龙港汇农夫大卖场”走俏香港

11.08.2014  11:19

  海林市是绿色食品产业大市,今年抓住省政府大力发展、营销绿色食品产业的契机,将“北味”,“森宝源”等知名品牌的绿色食品成功挺进香港,一批山珍菌类产品、休闲食品、糖果等食品精彩亮相省政府在香港首设的绿色食品旗舰店——龙港汇农夫大卖场,部分商品还出口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

        生态:有机食品生产环境标准 

        海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3.2℃,横跨二、三、四积温带,无霜期110-130天。森林覆盖率达78%,除海林镇中心区域为二级空气以外,其它区域均为一级空气。海浪河、莲花湖为二级以上水质,符合有机食品生产环境标准。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2%—4%)。空气、水源、土壤无污染是海林市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基础。

        绿色食品产业百花齐放 

        据海林市有关人士介绍,该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在全省范围内一直保持领先水平。一是龙头带动强劲。该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62家。主要有食用菌、野生花茶、山野菜、干果及果仁、参茸滋补、蜂蜜、五谷杂粮七大系列山珍产品。全市年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利税2.3亿元。现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牡市级龙头企业29家。年可加工稻米、玉米、黑木耳、猴头、榛子、松子、黑加仑、树莓、白酒、蓝莓汁、格瓦斯、矿泉水等绿色食品总量达到21.5万吨,带动基地50万亩,拉动农户2.6万户。二是基地建设完备。全市绿色食品基地认证面积认证率达到全市总面积的91%,在全省县市级单位中名列前茅。建成粮食、食用菌、蔬菜、森林有机食品、林果、水产六大产业基地,全市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18万亩,经国家认证的基地面积达到80万亩。2013年,全市绿色食品种植业总产量达到30万吨,总产值达到10.4亿元;食用菌总量达到15.15亿袋,各菌类干品产量达到7.6万吨,产值37.9亿元;露地蔬菜面积达到8万亩,棚室蔬菜面积达到530万平方米,年产各类鲜菜近8亿斤,其中对俄出口7500万斤;绿色林果面积发展到32.7万亩;全年渔业总收入可实现4000万元。

        健全市场体系叫响绿色品牌 

        目前,全市建有农产品交易大市场、山产品交易市场、蔬菜交易市场、盛洪食品冷库等,从事绿色食品仓储流通的企业及合作社12家。产品主要销往北京、天津、广州、重庆、山东、杭州、哈尔滨等大中城市和省份,部分商品还出口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全市绿色食品年销售总量达到80万吨。品牌认证体系完善。全市现有产品认证总量52个,其中有机食品认证2个、绿色食品认证30个、无公害食品认证20个,地理标识认证2个。拥有“北味”牌国家级驰名商标,“威虎山”和“老坛子”全省著名商标,“北珍”、“成飞”、“兜福”等牡丹江知名商标26个。海林镇认证为有机猴头菇镇,二道镇认证为有机黑木耳采集基地。

        保舌尖上的食品安全 

        针对如何确保舌尖上食品安全?海林市十分重视保障食品安全工作,采取标准化园区模式,促进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向园区集中配置,提高园区集约化经营水平,建立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溯的园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下一步海林市将扶持本地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培育壮大特色品牌,研发适合香港及国际市场的新产品,借助“港龙汇农夫大卖场”这个销售平台,努力提升该市绿色食品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销量,实现地方增税、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共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