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协提醒:慎防节日促销陷阱

26.01.2016  07:18

  黑龙江日报讯(记者吴利红)春节临近,大小商场各种促销活动正火热上演,“打折”、“返券”、“兑奖”、“清仓甩卖”等等的促销手段令人眼花缭乱。省消协根据以往节后投诉较为集中的问题和情况,提醒消费者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理性购物。面对打折销售的产品,首先要认清是否符合自己的购物需求,并理智参与促销活动,避免发生超能力消费。

  “霸王”条款。部分商家在推出节日打折促销的同时,经常打出“特价商品概不退换”、“赠品不包质量” 、“本店拥有最终解释权”等店堂告示或声明。消费部门提醒消费者:这些“霸王条款”都是无效的。

  短斤少两、掺杂使假。一些不法经营者善于利用人们节日期间的消费心理,采取短斤少两、掺杂使假或销售过期变质、假冒伪劣商品等手段坑害消费者。尤其食品和化妆品,要特别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有效期。

  餐饮消费。预订节日饭时应注意了解餐饮服务项目,包括自带酒水、茶水、服务费等项目收费情况,要与酒店签订书面约定。应理性参与餐馆、饭店节日期间打折、降价、附赠等优惠促销项目,问清优惠的范围、时间和条件,并在结账时核对账单,防止出现实际用餐价格与促销价格不相符的情况。

  网络购物。做到“三看”:看价格,一般与市面售价过于悬殊的商品,特别是名牌商品,要谨慎购买;看信誉,购物网站的商家和商品往往都有信誉评级,还可以浏览其他买家对该商家和商品的评价,作为购物的参考;看详情,要看清该商品的详细信息,包括文字和图片,还有售后服务的内容,以避免因误解产生不必要的纠纷。网购时,尽量选择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货款。

  旅游出行。对于低价旅游团,要仔细阅读旅游合同,尤其要明确价格、范围、景点、线路、食宿标准、交通工具、违约责任等内容。消费后记得索要票据,出现争议时便于向有关部门投诉或维权时提供凭证。

编辑: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