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公交:冰城冬天的一道“暖流”

16.12.2017  18:01

寒冬时节,车内温度在十二摄氏度左右,乘客感觉舒适。

  衣食住行,民生根本。

  作为“城市名片”的公交车,是都市里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据调查,哈尔滨每天有320万至380万人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全年超过13亿人次。其中,超过一半人次选择“都市巴士”公交车出行。

  如此庞大的人群选择公共交通,他们出行方不方便?顺不顺畅?身处中国纬度最高、气温最低的特大城市,冬季里乘坐公交车是冷还是暖?这些既是家人、朋友的牵挂,也是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者的责任和担当。

  大雪时节已过,哈尔滨冬意愈来愈浓,最低气温已“穿透”-20℃,而穿行于大街小巷的一辆辆公交车车厢和一些公交线路首末站候车室却暖意融融。“车里一点不冷,感觉很舒适。”乘坐公交车出行的市民乘客和外来游客不断“点赞”。

  冬季街上的一道道公交“暖流”,是哈尔滨近年来现代化公交系统建设的一个缩影——批量引入新能源车、设立电子站牌、手机支付、拆分站台、大站快车……市民乘客实现着一个个便捷、舒适的公交出行“幸福小目标”。

  “十九大报告提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公交出行是最基本的民生内容之一。我们要立足‘基础和先行、保障和服务’作用,聚焦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构建冰城现代化交通体系,努力打造人民满意交通。”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李庆说。

  暖心候车

  坐在室内等车,还能看书读报看电视

  11日是哈尔滨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当天最低气温达-24℃,最高气温也仅为-17℃。9时许,记者一踏进哈市唯一女子车队110路候车大厅,一股暖流立即驱散了身上的寒意,温暖宽敞的大厅内不仅有候车座椅,还可以看书读报看电视。

  “以前真的是最怕在冬天等公交了,在寒风中会被吹得透心凉。这几年变化实在太大了,站内候车室可以休息,冬天还能喝上热水,你说我这心里能不暖和吗?!”在此候车的市民刘大姐笑着对记者说。

  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公交管理处了解到,为解决乘客在冬季低温环境里露天候车的难题,从2012年起,哈市公交行业持续开展“暖室候车”服务,目前已实现35处公交首末站、枢纽站的室内候车功能。今年冬季,全市所有公交首末站、线路终点站将推行“前车走、后车开门,乘客车上温暖候车”的新举措,“加长候车室”让乘客在车厢内就能温暖候车。

  同时,结合运营实际和乘客出行特点,有关部门采取灵活的运营组织方式调整行车间隔,开展延时服务。对途经大直街、中山路、城乡路、新阳路、一曼街、友谊路、红旗大街等主干街路的2路、14路、101路、102路、103路等数十条公交线路,适时开通区间车、大站快车,缩短乘客候车时间;对途经冰雪大世界、雪博会等大型旅游景点、商业区及群众出行需求密集区域的公交线路实施延时服务,满足市区和外地游客晚间出行、游览乘车需求。

  暖车出行

  电动车上路,三九天车厢不低于12℃

  11日12时10分,一辆110路公交车驶入终点,维护员徐磊立即上前为它“体检”。车队长刘雅阁告诉记者,随着冬运到来,车队不断加大车辆维护和暖风系统保养力度。

  据了解,冬运整备期间,全市共修复车载暖风机2420个、车辆除霜机1240个,为1434台车辆修复和更换了门窗密封胶条,保证供暖设备齐全有效。

  在84路新三中首末站,记者看到,十几辆纯电动公交车正在充电。哈尔滨市禹圣客运公司经理顾淑丽介绍说:“高纬度环境下的极寒天气,对电动车能否正常运营是一种挑战。公司去年购进30台纯电动公交车,经过一个冬季的运营测试,成功度过了首个寒冬。

  目前,哈市公交车总量已达6000余台,城区主干线路实现了大容量环保公交车全覆盖。纯电动公交车实现零排放,而且很多新能源公交车还配置了升温更快的管道式暖风机。

  “新能源车,操作省劲儿,空调一打开,几分钟后车厢内的温度便升上来了,乘客都说暖和,开车也不遭罪。”开了15年公交车的84路驾驶员柴晓刚说。记者查看随身携带的温度计:车厢温度为14℃。

  市公交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部分线路老旧车辆逐步更新,全市冬季公交车厢的平均温度将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市80%以上的公交车达到了室外温度在-30℃左右的三九天时,车厢内平均温度不低于12℃的服务标准。

  智能公交

  “互联网+公交”实现“精准、快捷”出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哈尔滨正在全力构建现代化交通体系,加快智能公交系统建设,大力推进智能调度、出行信息实时查询等“互联网+公交”进程。

  冬运前,哈市首批50座公交电子站牌已投入试运行,这些新型公交电子站牌依托公交车载定位系统和监控调度管理平台,可实现公交车辆运营模拟显示、公交站台视频监控、视频播报、公交实时信息发布、广告发布等五大基本功能。记者在西香坊公交站台看到,乘客可以通过电子站牌实时掌握公交线路车辆运行位置、最近一台车辆距离本站的实际距离,减少室外候车时间。

  此外,随着公交手机支付试运行,哈尔滨公交正在逐渐告别“投币模式”。目前,哈市已完成“城市通手机支付码”系统开发,并在103路、106路和209路等10余条公交线路开启了“扫码乘车”手机支付试点运行。试运行显示,该系统安全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电子站牌、扫码乘车等“智能化公交”设施的出现和逐步完善,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使乘坐公交车出行更精准、更快捷。

  暖心服务

  改“硬件”升“软件”只为“满意公交

  近年来,哈市不断加大公共交通方面的建设和投入,大力优化提升公交运力,合理科学设置站台,乘客出行越来越舒适快捷。

  今年下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协调相关部门,针对因公交站点过于集中、车辆扎堆进站等问题,对部分站台进行拆分改造,将79处位于主要交通节点和街路、公交线路集中、对交通影响突出的公交站台分设成274处。对一些重要交通节点的公交站点,还进行了凹进式公交港湾改造。

  记者从市公交管理处了解到,为提升冬季公交运营服务品质,公交行业管理部门多措并举,保障百姓满意出行——

  全面加强服务监管,实施重点线路重点跟踪监控,及时督促企业、线路整改;成立督促检查工作组,重点对公交运营服务中存在的运营车辆进出站停靠不到位、车厢服务不规范、车容车貌不整洁、场站卫生不达标等问题进行督促检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冬运期间公交驾驶员培训再教育,进一步规范公交企业、线路、从业人员的经营和服务行为。

  加大设施投入改进“硬件”,提升服务升级“软件”。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管理者和承载者,哈尔滨市交通运输局等公交行管部门和公交企业一起,尽最大努力让市民“温暖候车”“温暖乘车”,全力保障百姓冬季温暖出行,打造“百姓满意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