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和梦想成为最长久的创业动力

18.06.2015  11:28

  黑龙江日报讯 五个人,四年。一份赤诚,一种生活。

  推开“顺音音乐”的大门,陈燃还在细致地修理一把吉他。“朋友的琴,放我这儿修修”,他把卸下来的琴弦打了个结。环顾这间十平方米左右的工作室,一面墙挂满了琴,还有两面墙贴满了各种各样的乐队海报和照片。

  “创业就得能折腾,折腾折腾没准哪天就成功了。”陈燃,黑龙江大学2011级水利电力学院学生,也是黑大顺音琴行创业团队的创始人,而后一个头衔显然是他最珍贵的青春印记。

  大一那年,陈燃带着一把吉他走进了黑龙江大学,也走进了黑大学生创业园。他与四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了这间工作室。从每晚在晨曦广场的深情弹唱,到校吉他大赛的冠军,都有顺音音乐的身影。陈燃说,学校一些活动需要配乐、歌手甚至设备,他们都会义务配合。四年来,顺音音乐和各个学院、社团合作,成为了学校音乐活动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来我这的人,有人是贝斯手,有人拉小提琴,只要你愿意我就可以给你组建一个乐队。”陈燃笑着说,坚持原创是他们的初衷。

  从2011年到现在,顺音音乐已经不只是一间琴房,而是一个实现音乐梦想的平台。黑大校内的学生们来这间小小的工作室,有的是经人介绍、拿着一把新吉他刚刚起步,有的人像老朋友一样来看看,带着一身的热情和灵感。从大一到大四,无论是民谣还是朋克,顺音音乐都是他们音乐梦想出发的“基地”。

  说起创业,陈燃感触颇多,“音乐本身就是很小众的东西,抱着盈利的心态来做音乐是不可能的。”正因如此,他的工作室主要以提供音乐平台为主,纷至沓来的音乐发烧友也为他带来了相应的顾客。顺音音乐很少主动投放广告,很多人都是经朋友介绍来到这里,然后带来更多的朋友学习乐器。

  “虽然学校给创业园提供了很多优惠,但起初的几个月仍然难以达到收支平衡。”谈起创业时的艰辛,陈燃告诉记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经营团队开始通过教琴获得收入。此外,顺音音乐经常提供给自己的学生对外商演的机会。当有人联系工作室的时候,陈燃会适当介绍自己的学生参加活动,他说这样也是给学生们最好的锻炼机会。

  回首自己的成长经历,陈燃指了指身后的照片墙,“我们经常会组织一些短途的音乐旅行,在旅途中创作音乐、分享心得。”大学四年要兼顾学业和工作室并非易事,而激情和梦想是他们最长久的创业动力。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已经大学毕业,接下来会将这份梦想坚守和传递下去。“学校创业园给了我们很多便利,走出去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和挑战,但我还是要坚定地走下去。

  顺音音乐运营团队的几位成员也同时面临毕业,但他们希望能继续经营工作室。“2011年我们来创业园的时候有两三家这样的工作室,但现在只剩下了我们这一家。”他们说,创业本身应该是一种带着热情和梦想的尝试,以此为支撑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高校必须充分整合校内教育资源,建立必要的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园。”省教育厅高教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黑龙江省将做合理的空间组织化示范,三年内建设省级大学生创业基地1000个,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生产经营场所和企业孵化服务。此外,高校所有教研资源原则上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开放情况纳入评估标准。同时,建好一批大学生见习基地、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职业院校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教育实践平台。鼓励社会力量搭建在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近期,学生们即可入驻哈尔滨华南城主导设立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