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食堂”让老人有所养有所为
“竹板一打连声响,听我把社区食堂讲一讲;社区食堂办得好,空巢老人喜洋洋。想要吃饭不用生火,不用电,拿起饭卡到食堂……”这是日前记者在双鸭山市宝山区采访时,74岁的低保户李春艳表演的自编快板书《社区食堂赞》。
李春艳赞的社区食堂是宝山社区运行近半年的“爱心食堂”。去年5月,新上任的市委书记孙喆第一次到宝山区走访调研时,发现一些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和身残者、低保户等弱势老年群体吃饭难是个大问题,于是向区领导提出建议能否开办社区食堂,方便困难群众吃饭。
去年6月,宝山区委、区政府带头在全市实施“社区食堂便民工程”,在红旗和跃进两个街道办事处各选择一个社区为试点,主要服务对象为辖区内60岁以上低保老人及二级以上残疾群众等困难群体。
据了解,两个社区食堂总投资240万元,其中红远社区食堂面积258平方米,宏如社区食堂面积73平方米,两处食堂可同时为230名老年群众提供就餐服务。去年8月11日,社区食堂正式开业后,每天就餐点一到,家住附近的老人们便接二连三来到食堂排起长队,花上一两元钱吃上一顿“便宜到家”的丰盛饭菜。
在宝山区居住了55年的李淑荣老人,老伴患有老年痴呆症,平时离不开人照顾,一日三餐成了大难题。有了社区食堂,一下子解决了她家吃饭难的愁心事。自打红远社区食堂开业那天起,她每天都来买饭菜。
“五个一点”形成爱心合力
“为了保证辖区弱势老年群体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安全,社区食堂采取民办公助的经营模式,资金保障方面推行‘五个一点’经营理念。”区委书记刘志强告诉记者。
“五个一点”包括:居民自己拿一点,低保老人及二级以上残疾人早餐花1元、午餐花2元,辖区内60岁以上普通老人只花5元的成本价,就可以吃到丰富的饭菜。社区食堂也对外开放,对社会提供微利就餐服务。目前,宝山区开办的社区食堂达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政府补贴一点,区政府牵头打基础,解决经营场所、启动资金的门槛问题,负责装修并配套好厨具、灶具、电器、桌椅等固定资产,承包经营企业接手即可营业。食堂正式运营后,区政府在水电、取暖等费用方面给予一定减免,降低运营成本。
民政救济一点,民政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开展走访慰问送温暖、为老志愿服务、敬老爱老宣传等活动,为社区食堂送去大米、白面、豆油等。
社会捐助一点,除社会爱心企业、团队、个人主动捐助外,还启动了“爱心敬老”项目,确保爱心帮扶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
经营者奉献一点,社区食堂经营者制定服务承诺,用微利经营的标准为老人提供就餐服务,把实惠和方便让给百姓。
“四位一体”保障长久经营
“开办社区食堂单靠某一方面工作根本无法支撑食堂长期经营,只有政府职能部门、社会爱心人士、企业及社区居民共同参与,通过科学建立‘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保障食堂可持续经营。”区长盖焕友表示,“四位一体”联动机制是指企业为食堂经营主体,社区为食堂提供服务,街道办事处进行全面监管,政府派出专人进行指导,帮助食堂经营者解决运营中遇到的问题。
记者看到,社区食堂在把实惠和方便让给群众的同时,规范了卫生、服务标准;制定厨房管理及菜品采购等规章制度;推出每周菜谱,提供点菜服务;设有电子监控,实时播放厨房卫生及菜品制作流程。
此外,还为就餐群众准备了报刊杂志、象棋跳棋、便民雨伞、爱心药箱等物品。为了照顾行动不方便的老人,食堂还有上门送餐的业务。
“爱心食堂”实现老有所为
宝山区的社区食堂不是大锅饭,不养懒人,对就餐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各尽所能,服务社区。
根据就餐人员的年龄、爱好、身体状况,社区把老人划分成八个小组,发动老人参与社区公共环境、治安管理、信访接待等工作,成为“八大员”。
74岁的李淑荣,发现有居民对新建小区供热方面问题反响较大,及时将情况上报给社区和办事处,她就是“舆情信息员”;61岁的姜淑梅,看护小区绿化树木,成为“义务护林员”;60岁的王淑珍,负责楼下周围400米范围内的卫生,成为“卫生监督员”;63岁的焦露,主动为行动不便老人义务送饭,成为“义务送餐员”。
还有“政策宣传员”、“收费催缴员”、“治安巡逻员”和“矛盾调解员”等,在“八大员”的协助下,小区环境更整洁了,治安更稳定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各项费用收缴率也大大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