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来自父亲的感动

20.06.2016  15:40

  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 父亲,意味着责任和担当,更意味着牺牲和奉献。6月19日是父亲节,让我们通过一个个场景,去认识那些父亲们,感受他们的无私与伟大。

   喂食爸爸”王志华

  父亲含着食物,女儿不等父亲嚼碎,就迫不及待伸长脖子,张开小嘴,如同一只待哺的幼鸟。在山西省儿童医院的病房里,记者拍下了这样一张照片。因为这张照片,山西左权县泽城村的农民王志华被人们称为“喂食爸爸”。

  王志华的女儿王可然患了一种罕见的疾病——“贲门失弛缓症”。自2012年起,王可然开始出现呕吐,之后愈发严重,因为营养不良,牙齿也逐渐脱落,无法咀嚼进食。为了让女儿能吃点东西,王志华就将食物嚼烂后再嘴对嘴喂她。由于王可然不停地呕吐,这样的喂食动作每天要重复无数次。“只要女儿能多吃一口,我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王志华说。

  王志华的父母均患病在身,全家仅依靠他在附近打零工度日。2012年王志华的妻子不辞而别,更是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但王志华从来都没想过放弃:“照顾女儿是我一生的责任,哪怕只有一线希望,我也要去争取!

  后来,“喂食爸爸”的照片在网上广泛流传,王志华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在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下,2014年8月5日,王可然在山西省儿童医院顺利完成了手术。

  目前,王志华在附近的铁路上打工,每月工资不到2000元。虽收入微薄,但离家近,能照顾女儿和患病的父母。每天早上5点半,他就出门了,为的是下午能早点赶回。王志华说,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每天回到家,抱着女儿一起玩耍,就是他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对王志华来说,“父亲节”是个陌生的字眼。“只要孩子平安健康,每天都是父亲节。”王志华说。

  “傻子爸爸”叶德奕

  从1992年开始,国网福建省周宁县供电公司工人叶德奕就为乡里的孤儿、家庭困难的孩子提供免费吃住。最多的时候,家里住着11个孩子,最少时也有五六个。有些孩子一住就是七八年。至今,叶德奕已先后为80多个孩子提供免费吃住,还汇款资助省内外学生20多人。

  “家里从来没用过电饭煲煮饭,因为人多,都是直接上大蒸笼、大铁锅,每回吃饭都得用‘抢’。”作为叶德奕的独子,叶新亮从不缺“兄弟姐妹”,但他对父亲也颇有怨言:“我小时候,他在外忙得很,每次叫他陪我,他都说没空。

  “老爸常常很严肃地对我说,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帮助别人,现在自己长大了,才明白老爸做这么多好事,而且一直坚持到现在有多么不容易。”26岁的叶新亮于2011年退伍,返乡工作后,也和父亲一样,去帮助那些贫困学子和留守儿童。

  叶新亮说,父亲是一位普通的电网工人,曾作为志愿者,奔赴汶川、玉树、舟曲灾区。他的电话号码是小县城十多年不变的服务热线,每当谁家里用电出问题,叶师傅的号码就成了“救星”。

  “老爸的这些事儿,一传十、十传百。有人说他傻,也有人称他‘傻子爸爸’,老爸只是一笑而过。”叶新亮说,其实父亲是用善良的坚守和无私的奉献来报答恩情,回馈社会。

  如今,叶新亮也加入到服务乡里的队伍中,“谁来电话我们就赶到现场,尽全力给群众解决问题。老爸现在年纪大了,让我们这些年轻人顶上去吧。”叶新亮说。

   孤儿爸爸”彭云松

  在哈尔滨,有这样一个家庭被传为佳话:97岁的老人彭云松一生未娶,独立抚养6个孤儿长大。很多了解他的人都说:“老彭这个人了不起!他这一辈子,一直为别人默默付出,很少考虑到自己。

  彭云松35岁那年,遇到了他的第一个“儿子”闫景成。当时,父母病逝、孤身一人还不足10岁的闫景成正在荒凉的铁道线上流浪。一股恻隐之痛让彭云松毫不犹豫地把孩子带回了家。此后15年间,彭云松又给闫景成陆续领回了5个流浪街头的弟弟妹妹。不同姓氏的7个人,从此成为没有血缘、亲情更浓的一家人。

  数十年来,彭云松对这7个姓氏的“”家庭倾注了绵绵不绝的父爱。有人曾问他关于“另一半”的问题,他说:“像我这种情况,就算有姑娘愿意嫁,也是过来吃苦的,我不能连累人家。结婚的事再说吧,我得先把孩子养大。

  多年的付出,彭云松把6个孩子全部送进了学校,看着他们成家,事业上各有所成。子女们说,父亲不会讲大道理,但他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了每一个人。“最大的收获是要有颗善良的心,将来不管做什么,首先要知道帮助别人,这是从小形成的想法。

  如今,儿辈、孙辈继续爱的接力,传承行善助人的家风。1999年,老五栾景通创建了全国首家雷锋车队,免费为社会残疾群体、孤寡老人、贫困市民、考生等提供救助和爱心服务,并参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迄今他已帮助130多位孤寡特困老人。

  让彭云松格外高兴的是,作为7个姓氏大家庭的第三代,他的孙女闫丽影也继承了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家风。虽然每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但闫丽影已经连续6年资助一个残疾人家庭,并帮助不少贫困家庭的孩子顺利上学。

  时光荏苒,当年那个壮实的父亲,现在真的老了。原本就不高的个子,如今已有些蜷缩,牙齿也几乎掉光,但后辈们明白,年迈的老人是一个丰碑,时刻激励着他们与人为善、乐于助人。(记者燕雁、 强勇 、林凯、张莺、夏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