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推进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

24.09.2015  11:18

  牡丹江市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全市的中心工作,在去年年末被国家列为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后,这个市形成了由市城乡统筹办与市发改委协同牵头各项具体工作的特别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各项试点工作。目前全市共建成“幸福家园”小区35个,入住农民8300多户,有效解决了进城农民居住问题。

  牡丹江市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市民成本分担机制,坚持身份平等化、机会同等化、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各项基础工作。他们按照农业转移人口进城成本分担、利益共沾的原则,对农民转户进城成本进行了测算。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农业转移人口具体落户标准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居住年限挂钩的具体办法。各县(市)分别出台了鼓励农民进城、促进农民就业的政策性意见,取消了对农村和外来劳动力就业培训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破解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资金瓶颈。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同步探索了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土地收益保证贷款两种模式,现已得到5家银行的支持,新发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1176万元。

  牡丹江市加快建立新型城市行政管理模式,不断探索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建设优质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他们下放事权、扩大财权、改革人事权,完善了镇级机构设置。制定了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方案,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建制镇投融资体制,完善公共服务供给,全力打造以城带乡、乡村联动、一体发展的重要载体,增强建制镇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打通基本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他们科学调整市区征收部门工作职责,理顺市区房屋征收工作体制,四城区房屋征收部门承担本行政区域内房屋征收与补偿具体实施工作,形成了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的市区房屋征收管理体制。组建城市地下管线综合服务中心,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窗口对外办公,对地下管线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今年新成立了爱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多、更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重新组建了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为推进城镇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牡丹江市努力创新开发农业模式,坚持市场化、资本化导向,坚持调结构与转方式并重,着力强化主体带动、流转促动、改革推动力,推动特色农业向高效精品方向发展。出台了《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重点打造了190个示范社、140个示范农场、15个示范庄园,有效带动了新型主体总量扩大、层次提升,促进了资金、技术、土地等要素集聚。全市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社、农业庄园分别达到1099个(按照200亩以上标准统计)、1957个、1918个、39个。他们加快两个流转,促进农村土地资源集中。实施新型主体带动、完善服务平台、建立仲裁保障机构,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强化培训引导、对接服务等措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上半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304.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0%;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到35.5万人。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的双向拉动,有效促进了土地要素向规模经营集中,全市规模经营面积达到91.2万亩,同比增加21.8%。目前,全市有25个乡镇、197村启动了确权登记试点,完成土地实测面积93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