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绿色食品产业风生水起

29.06.2015  11:44

  牡丹江市紧紧围绕打造“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的中心任务,全力做好基地与企业的利益联结,促农增收、促企增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数量13个,同比增长18%。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450万亩,同比增长12%。 

  牡丹江市农业资源富集,纬度适中,有生态优良,特色农业发达,农产品加工业优势和潜力巨大,特别适合发展绿色食品。多年来,牡丹江始终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全市绿色有机食品企业68家,认证产品194个,比去年分别增长33.3%、6.6%。全力打造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到450万亩。牡丹江市政府连续三年将绿色食品工作纳入政府一级管理目标,全力扶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努力把牡丹江市建设成为全国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核心样板示范城。  今年重点创建了东宁县15亿袋黑木耳国家级绿色食品大型原料基地,目前已通过国家验收。在逐步创建新基地的同时,对原有基地进行了进一步规范,重点对国家级大型标准化原料基地进行全面自查和抽查,进一步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和投入品管控手段,规范基地农户培训和生产记录档案化管理。全市大部分基地立了标牌,尤其是公路主干道两侧的基地,100%有标牌。 

  牡丹江绿色有机食品初步形成了高中搭配的品牌梯队。他们的“三品一标”群体不断壮大。今年,全市共组织了62家企业187个产品进行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报,开展了16家绿色有机食品企业、36个产品的续展和再认证工作,对126个无公害产品进行了复查换证。他们大打品牌战术。响水大米、北味食用菌通过了国家驰名商标认定,实现了地方品牌向国内名牌的“华丽转身”。全市著名商标数量达到8个,即绥阳耳、威虎山、瑞多依、劲思、镜泊湖(优质绵白糖)、镜泊湖(红尾鱼)、润宝、芬河帝堡,品牌成为牡丹江市绿色有机食品抢占市场的“敲门砖”。同时,他们抓好品牌升级。在拥有响水大米、兰岗西瓜、穆棱晒烟、东宁黑木耳、海林猴头菇、海林黑木耳、穆棱大豆、镜泊湖红尾鱼、穆棱肉牛、东宁大米、宁安虹鳟鱼11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基础上,2014年又组织了7个地域特色农产品(东宁县苹果梨、林口县滑子菇、穆棱市冻蘑、磨刀石小米子、牡丹江油豆角、牡丹江金红苹果、宁安大蒜)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申报总量全省最高。东宁县苹果梨、宁安大蒜已经获得地标认证,牡丹江市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了13个。 

  严格把关,提高品质,深入基层年检,抽查11次,涉及29家企业。重点监管了企业基地是否按标准生产、企业产品包装印刷前是否严格把关。为全面推进全市2014年绿色食品质量追溯工作,6月20日,他们组织召开了全市绿色食品质量追溯知识培训班,主要讲授了绿色有机食品质量追溯及操作系统规程等相关知识。“3.15”和“十一”期间,组织5县(市)、4城区开展了“三品一标”产品标志使用专项监管活动。深入到企业、生产基地及超市,重点检查使用违法标志,与绿色、有机、无公害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标识相同或近似,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识进行虚假广告宣传的行为。 

  抓服务拓市场,全年共组织企业参加政府举办的各类大型农产品交易会8次,现场销售358万元,现场签订代理产品销售协议98个,累计签订3.3亿元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和产品购销合同。其中,由德世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响水米业、北味天然食品公司、森宝源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携5大类84种优质特色产品参加的黑龙江绿色食品2014(北京)年货大集,深受广大北京市民的欢迎,牡丹江市展团现场销售额达168万元,订单销售额526万元。 

  为绿色产业发展选聘人才,组织16家企业赴哈参加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人才招聘会,招聘急需紧缺人才,主要涉及经营管理、营销、技术工人等岗位,招聘会上,全市现场共签意向168人,现场签订用人合同38个,绿色食品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此外,经过绿色通道,他们今年也招录了3名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3名研究生已经全部上岗,投入到工作中,为农产品龙头企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全年,各县(市)、区累计开展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技术培训班11期,培训人数1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