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院举办检察宣传实务培训班

25.06.2014  11:52

   

 

6月21日上午,牡丹江市检察机关检察新闻实务培训班开班。此次培训班与以往不同是,为做到对症下药,增强授课的针对性,培训班采取了课前布置作业、课上现场点评的形式进行。全新的培训模式,加上省主流媒体资深专家的精彩授课,让通讯员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为提高干警写作水平和捕捉亮点的能力,牡丹江市检察院专门邀请了黑龙江法制报副总编张京生到牡丹江现场授课。为便于老师在课前为通讯员的稿件把脉问诊,增强课堂疗效。该院在培训班开班前一周,就先向通讯员布置了作业——围绕本院工作重点、亮点工作准备三篇以上稿件,以备在课堂上接受专家“诊断”。接到通知后,牡丹江两级院45名通讯员纷纷拿起笔,“26岁正是多数年轻人打拼事业、满怀激情的年龄。然而,有这样一位年轻人,因自己一时贪念作祟而使自己的大好青春将在深牢大狱中虚度……”一篇篇来自一线的鲜活案例、工作亮点,跃然纸上。

经过精心准备,6月21日上午9点,通讯员培训班在期待中开课。牡丹江市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孙文慧代表院党组寄语全体参训干警:希望通过共同的努力,培养更多的能干会说擅写的宣传力量。课堂上,张总编对新闻的特点进行了深入解读,再三重申了新闻的时效性,着重对新闻的标题和导语的写作进行了专门的指导。在讲到导语的写作时,他介绍了一个背景,一对中国出土的秦始皇兵马俑应邀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展出,当天有篇报道的导语如此写到“一对中国的古代军队昨天晚上悄然登陆布鲁塞尔。”如此富有创意的构思,让平日里一直与严谨的法律文书打交道的检察干警们,茅塞顿开,深受启发——原来新闻也可以这样写。

课堂上,张总编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检察工作实际,对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都做了相关提示、要求,并在课堂上对通讯员们撰写的稿件进行了一一点评。其中西安区检察院李卓蔚撰写的“机关算尽太聪明  反误了卿卿前程”、穆棱市检察院王宝山撰写的“关爱成长:“心灯”照亮回归路途一一穆棱市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室侧记”、宁安市检察院杨茂佐撰写的“突出地域特色  服务对俄经济”等文章,获得了张总编的高度赞扬。对通讯员稿件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张总编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部分稿件存在的导语不规范、指代不明、存在拖泥带水、口语化现象等问题。

原定两个小时的培训班,在通讯员们的热情参与下,让来自媒体的老师热情高涨,培训一直持续到中午11点30分,大家仍热情不减。一致认为,这样“对症下药”的培训班,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大大地提高了自己今后在工作中挖掘亮点、发现亮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