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供需状况有所差异 后期走势料将分化

09.10.2014  11:34

      前言:

  第三季度以来,受华北地区玉米供应紧张和干旱天气影响,国内玉米市场突破前期震荡区间快速上行。进入八九月份,华北新季玉米陆续上市,加上小麦、高粱等替代效应显现,玉米价格高位走弱。而强麦市场受到托市收购政策和新麦上市的共同影响,第三季度呈冲高回落态势。稻谷走势在第三季度则出现分化,早籼稻下探回升,晚籼稻冲高回落。

   一、谷物市场第三季度行情回顾  

  第三季度以来,受华北地区玉米供应紧张,进口玉米受到限制影响,国内玉米市场整体呈现供应偏紧局面,同时产区干旱点燃了玉米期货市场做多热情,市场对优质粮源的激烈争夺也再度推高市场价格,大连玉米期货价格突破前期震荡区间快速上行。进入八九月份,随着华北新季玉米陆续上市,为粮源紧张的华北地区增加了供给,供应紧张局面较前期有所缓和,加上小麦、高粱等大量进入饲用领域进行替代,玉米价格出现了高位走弱的迹象。而强麦市场受到托市收购政策和新麦上市的共同影响,第三季度呈冲高回落态势。稻谷走势在第三季度则出现分化,早籼稻市场受到新粮集中上市影响,期价自7月份开始出现大幅回落,但在政策托市下,8月中旬止跌回稳;而晚籼稻期货7月份上市后随即大幅走高,但受到进口大米的低价冲击,8月份后开始呈现震荡回落态势。

   二、影响因素分析  

  (一)、玉米市场供需状况分析

  1、玉米现货市场供求情况

  由于国内玉米丰产,加上临储玉米库存庞大,政府从5月22日起开始举行临储玉米拍卖会。今年东北临储玉米开拍以来,黑、吉、辽、内蒙四省区保持每周一次的投放频率(仅辽宁8月20日当周暂停一周)。总体而言,自临储玉米开拍以来,国家以"顺价原则拍卖、侧重东北、优先拍卖陈粮及偏远库点粮源"为主要政策指向,内蒙古、吉林、辽宁三省份率先完成2012年临储玉米投放工作,并于8月份开始投放2013年临储粮源,与之相比黑龙江省拍卖进度则相对滞后。

  按照国家临储拍卖计划,2014年临储玉米工作将持续到十月份东北新玉米上市之前,加之目前国家临储库存压力依旧较高,与此同时面临新年度东北三省一区临储玉米收购任务,因此在新粮上市之前临储玉米无疑仍将延续"侧重东北"的主旨思想。

  不过,新玉米即将上市也影响了用粮企业采购临储玉米的积极性。9月以来各地区临储玉米成交率不断下滑,其中辽宁、吉林和内蒙古临储玉米成交率分别从月初的81%、51%和66%下降至20%、26%和19%。河北及山东三等玉米起拍价分别为2500和2520元/吨,估计到厂价格在2600元/吨以上,起拍价偏高也影响采购。而受华北等地夏玉米收获在望影响,目前华北黄淮等地玉米价格出现季节性回落局面,而华北大多数用粮企业现已将目光锁定在本地新玉米上面,即便前期河南等地干旱较为严重,但减产量并未超过之前市场预期的10%水平。

  2、下游需求情况分析

  今年3月以来,受政府加大国储小麦竞价销售力度以及小麦市场本身需求低迷不振的影响,小麦市场价格长时间在低位徘徊,6月份以后虽然在玉米价格上涨的带动下有所反弹,但其上涨速度远远落后于玉米价格,过大的价差刺激饲料企业等纷纷调整原料配方,小麦替代玉米的数量出现了较快增长。

  而近期,受市场需求增加的刺激,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小麦价格已表现出较强的上涨欲望,小麦玉米价差开始出现缩小。山东济南地区小麦玉米差价为-90元,河南郑州地区差价为-120元,安徽宿州地区小麦玉米价差为-60元/吨,广东广州地区-40元左右。虽然小麦玉米比价得到部分修正,但替代优势依然明显。业内人士表示,即使小麦价格上涨,但对饲料等企业而言,玉米和小麦的价差仍然比较大,用小麦替代玉米的动力依然很大。

  从某种程度上,目前国内养殖行业依靠传统的节日因素提振消费已不现实。而且连续近2年国内玉米等原料价格的高企,也一直让国内自养或大型养殖户饱受煎熬。中秋期间,部分省市投放了储备冻肉,在缓解区域供应的同时,也造成了养殖户利润停止升高。猪价在快速上行之后戛然而止,国内市场存栏基数多以下调为主。而随着国内玉米价格进入新调整周期,国内深加工企业开工生产迎来契机。华北新玉米上市,玉米价格大幅回落,加之国庆节节日消费提振,华北淀粉企业生产积极性有所恢复,开工率缓慢回升。

  (二)、小麦市场供需状况分析

  1、小麦现货市场供求情况

  今年产量丰产,出口市场竞争激烈,从而令国际麦价承压。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将2014/15年度全球小麦产量预估值上调到7.13亿吨,主要因为俄罗斯、欧盟以及中国的小麦产量高于早先预期。在粮食连年增产的高起点上,今年我国小麦再获丰收,总产量和单产的增幅均达到8年最高值,成为三大主粮里唯一实现十一年连续增产的作物。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全国冬小麦产量达到11989.9万吨,比去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9月份,夏粮收购高峰期已过,进入收购尾声。目前市场粮源随收购深入进行而减少,前期愿意售粮的农户群体手中小麦销售殆尽,剩余的小麦主要掌握在不急于售粮的那部分群体手中。同时,随着市场粮源趋紧,粮食经纪人惜售心理提升,因而减缓了出售的进度,近期新产小麦收购进度明显减缓。

  2、下游需求情况分析

  第三季度以来,在市场供应偏紧的背景下,企业需求却由淡转旺。因华北玉米价格疯涨,刺激了饲料养殖企业加大了小麦的采购和消费。另外,八九月份随着国内天气逐步转凉、大中专院校相继开学,加之中秋节及国庆节"双节效应"的提振,国内面粉市场的终端消费需求好转。随着小麦后熟期已过,加工适用率提升,面粉企业愿意使用新麦加工面粉,开工率也整体出现明显改观。但受制于主产区小麦市场流通粮源趋紧及粮源价格的上涨,面粉加工企业的粮源采购难度和采购成本明显加大。国内小麦市场价格的上涨导致面粉加工企业的加工成本压力进一步增加,为保证加工利润,面粉加工企业只能通过转嫁成本提高面粉市场价格。

  (三)、稻谷市场供需状况分析

  第三季度,国内早籼稻进入集中收购期,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收购进度有所放缓。主要因早稻生长期间遭受连阴雨,温度偏低,早稻生长期延长,从而成熟期也相对延迟,以致收获期也较上年推迟了7-10天左右。由于早稻收获延迟,新稻上市也相应推迟。此外,从收购结构上来看,收购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主,民营的贸易商以及加工企业采购谨慎,也导致早稻收购进度明显慢于去年同期。

  由于上市期间市场收购价格低于国家规定的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格水平,符合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启动条件,7月21日,湖北率先启动早籼稻托市收购,7月28日,江西、湖南、安徽三省同时启动早籼稻托市收购。虽然今年早稻托市预案发布较去年提早了一个半月,不过由于新稻上市延迟,因而托市预案启动也相应推迟。至8月8日,湖北、安徽、江西、湖南和广西5省已全部启动了2014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而值得关注的是,去年没有启动早稻托市收购的广西省因收购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也于8月8日启动了托市收购。

  随着托市收购的全面启动,早稻收购价格也逐步回稳,在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的提振下,部分地区市场价向托市价靠拢,具有国家政策性早稻收购资格的粮库和代收点的收购价均达到了1.35元/斤。不过,稻谷收购价走强、大米市场价疲软,"稻强米弱"现象让不少粮食加工企业陷入困境,因此加工企业入市收购早稻积极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今年中储粮规模可能进一步增加,早稻市场仍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政策市。

  为缓解仓容紧张矛盾,加快消化库存稻谷压力,自5月21日开始,临储稻谷拍卖工作重新启动。由于市场供应总体充足,加上对稻米后市走势仍较谨慎,市场主体参与拍卖热情不高,临储稻谷拍卖成交率较低,流拍现象较为普遍。

  随着新早稻的上市,临储早稻更是以流拍收场。只有临储中晚籼稻的成交相对较好,成交率基本上处于20%以上的水平,主要因为二季度以来,农户存粮快速下降,中晚籼稻市场逐步进入青黄不接阶段,供应逐渐趋于偏紧。虽然储备稻谷不断轮出,但轮出的主要是早籼稻,早稻市场因而受到压制较多,而中晚籼稻轮出量不大,对市场影响也相对较轻。

   三、后市展望  

  从玉米市场的情况来看,第四季度初期国内玉米现货市场价格除了将在国储玉米拍卖的节奏下稳定运行外,还将受到新季玉米上市的影响。新玉米上市,用粮企业采购临储玉米积极性下降,而目前我国临储玉米库存依然偏高,加上今年全国乃至全球玉米丰产预期强烈。因此,在新季玉米规模上市环境下,第四季度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整体或将延续下跌态势。

  从小麦市场的情况来看,主产区小麦收购量大导致市场流通短缺、加工企业库存水平普遍偏低、进入消费旺季面粉加工企业开机率普遍提高、前期玉米价格上涨导致小麦大量流入饲料领域,这些因素支撑了麦价。国内麦市阶段性供需偏紧成为提振麦价上涨的主要动力,小麦市场价格的变化影响市场主体的购销心理,也将间接对小麦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产生影响。从整体来看,第四季度强麦期货价格或呈现震荡中重心上移态势。

  从稻谷市场的情况来看,虽然进入开学季和消费旺季,但市场上对大米的消费需求并未出现显着提升,普通稻米行情持续平稳运行,这与市场供给宽松有很大关系,而优质稻米行情稳中趋强也符合当前人民消费水平提高的大背景。从第四季度来看,早籼稻受托市政策支撑,行情难有下跌,但也难以上涨;中晚稻行情平稳运行,中晚籼米或因国家严查走私而略有上涨,但这种被动上涨不代表市场需求出现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