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岛:见证历史 守望和平

17.08.2014  00:26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8月16日电 题:珍宝岛:见证历史 守望和平

  新华社记者董爱波 许正 张源培

  珍宝岛,这个位于中国版图北端,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小岛曾经因为一场中苏边境冲突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时光流逝,那段历史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中俄两国边境永保安宁与和平成为两国人民共同的心愿。

  “美丽中国湿地行”记者近日登上珍宝岛,看到这里草木繁茂,野花争艳,蝉鸣蝶舞,一派田园风光,很难将它同昔日的战场联系到一起。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市境内,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0.66平方公里,因形似中国古代的元宝而得名。该岛北端原与中国大陆相连,由于江水的长期冲刷,1915年才与中国大陆分离,形成江中小岛。

  上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1969年3月,中苏两军在这里发生了数次武装冲突。

  乘坐横渡乌苏里江的轮渡登上珍宝岛,岛门上“中国珍宝岛”五个金色的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两名手握钢枪的士兵笔直站立,英姿飒爽,为珍宝岛平添了一丝神圣和庄严。

  走进院内,一条长约20米的小路被命名为“北京路”,在“北京路”的两侧分布着不同时期修建的五代营房,忠实记录着珍宝岛40多年的风雨历史。

  建于1969年8月的第一代营房是一座石质结构的平房,如今房顶已被青草所覆盖,在房屋正面刷上的“解放全球”这样具有时代特征的标语依旧清晰可见。    1975年7月建造的第二代营房如今掩映在一棵参天大树下,这座钢筋水泥混凝土结构的营房分上下两层,面积为26平方米,是既能作战又能居住的碉堡式营房。在营房顶部刻有“中国领土不容侵犯”八个红色大字。

  2000年5月改建的第四代营房是在第三代营房的基础上加盖而成的。2003年,它被改为“珍宝岛纪念馆”。

  如今,战士们住上了第五代营房。新营房各项设施都得到极大改善。洗澡间、卫生间、俱乐部、健身房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由于在乌苏里江汛期水会淹到一楼,为此部队新建了防汛通道,官兵们可以直接从二楼进入楼内。

  中午时分,两名守岛士兵正带着他们养的小狗在营房前的凉亭里休息。他们告诉记者,这条名叫“小不点”的小狗已经陪伴他们一年多了,而像这样的“岛民”士兵们还养了三只。

  穿过第一代营房旁的小路,会看到一颗系满红领巾的大树,那是一颗在战火中掩护过战士、弹痕累累的山榆树,守岛官兵称之为“英雄树”。在“英雄树”下是一条长长的战壕,至今保存完好。

离开珍宝岛回到乌苏里江对岸,这里在当地赫哲族的语言中被称为“公司亮子”,意为“打仗的地方”,如今这里已是迷人的旅游胜地。

  湖畔一块刻有“珍宝岛”三个字的大石碑吸引了众多游客拍照留念,商贩们向游客兜售着当地的土特产和纪念品。

  62岁的通辽人史连生从海拉尔出发单车骑行游览黑龙江。站在珍宝岛的对岸,他对记者说:“我们这一代人都了解这段历史,想上岛上去看看珍宝岛和我们想象的是不是一个样。”(完) (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