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清供

13.05.2015  13:36

            哈工大报讯(云月/文)朱良志有本美学专著叫《生命清供:国画背后的世界》。我喜欢“生命清供”这4个字。熟悉传统文化的人都知道,中国哲学是一种生命哲学,中国美学也是一种生命美学。从古老的《大易》里传递出来的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贯穿了国人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不独中国画是一瓶生命的清供,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也都可以看作是一瓶生命清供,生机盎然、生意无限。
          近来读书,尤其喜欢张恨水的文言散文。《山窗小品》诸篇可视为他的代表作,行文绚烂又空灵,冲淡而有物,仿佛就是一瓶生命清供,有时灼灼其华,有时清新如水。张恨水天纵奇才,醉心小说写作,引雅入俗,重振章回体,挥洒三千万言,现代作家中无有出其右者。他本不以散文称名,也不过是一介寻常的文人,然而浸染传统文化,落笔之处虽无非“眼前小事物”——短案、涸溪、野花插瓶、断桥、雾之美、秋萤……但偶发寥寥数语却尽道中国美学意味。由此看来,正如我所说的,中国的味道并不曾远离我们的中国心灵,其实已经在我们的骨子里根深蒂固了。
          生命清供就是中国独特的味道。不管是书香门第、朱门商贾还是耕读人家,只要是中国人,总须在案头窗前摆设了供玩赏的器具风物,才算是真正有生活情趣。其实清供物品本也不拘贵贱,古玩奇石未必就是大雅,一盘蒜苗也能在隆冬之际令人体味到生长的力量和生命的律动——关键是那份饱含着中国味道的意趣和心境。
          自先秦开“比德”之风以来,中国人对自然风物之美的赞叹欣赏,对人性道德情操的鞭辟评判,联系得愈发紧密,发挥到淋漓尽致。孔子一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引得后人大谈“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桃以避秦人为知己;杏以董奉为知己……”这话是张潮说得,此人最喜欢将花品比德人品,曰:“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竹令人韵,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是以朱良志说的“一片山水就是一片心灵的境界,一朵水仙也映照出画家的灵魂”就很容易理解了。同样道理,你也会明白,为什么国人喜欢在案头摆放一两件清供,为什么国画里经常出现清供的题材。
          附庸风雅也好,东施效颦也罢,我自己所喜者,以瓶花清供尤甚。随意寻来一枝桃花腊梅,闲插水瓶之中,干干净净,清新脱俗,自有一种诗心画意、款款深情。去年寒假时我就计划着,春季学期来学校后,一定要在案头摆一瓶清供,常常换些鲜花。来校之后,却苦于无处购得合适的花瓶而烦恼不已,幸得两位同事赠我陶、瓷花瓶各一,才让我得以与花相对、与诗同心。
          写此文时,这件生命清供就摆在我案头,清清净净,风神洒脱,一枝桃花便是一整个春天。
 

编辑:张东杰 来源: 哈工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