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活哲学与现代人类生存”学术研讨会在浙大召开

03.06.2016  16:41

  2016年5月28—29日,“生活哲学与现代人类生存”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三届《哲学分析》论坛在浙江大学顺利召开。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教授、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何锡蓉研究员分别致辞。浙江大学哲学系庞学铨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
 
  本次论坛设10个专场进行报告与讨论。与会学者认为,在当今哲学出现实践转向、生活世界转向的时候,提出“生活哲学”这一主题,并从概念与理论建构、历史与现实对接、实践与路径探讨等方面展开探索和研讨,对于哲学学科的发展和现代人类的生存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与会学者分别从中西古代哲学那里寻求建构生活哲学的思想资源,如“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的发明人毕达哥拉斯”,“论柏拉图晚期思想中的混合型幸福观”,“论阿多诺关于生活的正确性”,“笛卡尔的灵修面向”,“作为心灵治疗的哲学”,“孔子的生活哲学”,“儒家对人生情态的关切”等。
 
  跨学科研究是此次会议的特色,学者们从马克思主义、现象学、医学哲学美学、心理学、中国哲学等方面开展对生活哲学的研讨,如“公共生活中的自由与秩序”,“日常生活审美化”,“医学哲学应向生命哲学及生活哲学适度延伸”,“什么叫值得过的生活”等。
 
  休闲哲学是近些年兴起的哲学研究新领域。浙江大学是休闲哲学研究的重镇,成立了专业学会,并招生硕博研究生,办专业期刊。此次会议论文也多有涉及休闲哲学的研究,如,有学者从词源学意义上分析了西方文化史中“休闲”(schole)与“学术”(scholarship)的关系。认为在古希腊文化中,休闲并没有休息和消遣的成分,它不是无所事事的等而下之的庸俗活动,而是具有一定规范性和创造性的学术活动,所以“有闲”是有正面含义的;甚至劳动本身也不是目的,而是为了休闲。这种历史的解读为我们了解“休闲学”的学科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引起了良好反响。
 
  何锡蓉研究员和庞学铨教授分别致闭幕词。何锡蓉指出,本次会议对“生活哲学和现代人类生存”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开发,研讨涉及面非常广泛,不论传统中国哲学、外国哲学,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哲学等都有探讨,相信以后对这一主题的研究会有进一步的深入。同时,会议内容对《哲学分析》杂志的稿源组织也有很大的帮助。庞学铨教授指出,“生活哲学”的资源异常丰富,我们要善于挖掘资源、利用资源,这是可以开发的有前景的哲学领域。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台湾中山大学共6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此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