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梦背后,新生活方式崛起

30.06.2015  13:17

  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传统的诗意乡村在不经意间衰落,人们内心的田园梦却越来越强烈。

  脚踩泥土,拔几棵萝卜,摘几个西红柿,就地用手搓两下,啃一口,满嘴自然的清香……简单得近乎单调的行为中,却让城里人乐此不疲。

  当下的每一个周末里,总有摘菜族驱车载着一家老小向主城区周边四处扩散——尽可能地接近田园,正在成为城市人热衷的生活方式。

  都市人的田园梦

  食品安全之外,还有情结。

  在政府部门工作的赵女士早早购置了一套带菜地的田园房。今年50多岁的她,小时候一直住平房,后来住进楼房,近几年又搬进了高层。“按说居住条件越来越好,但和小时候相比,总觉得缺点什么。”她常常感觉,密布的“水泥森林”里邻里人情味儿淡,也缺少让人真正放松的氛围。

  她向往那种“推开门,大家没事聊聊天,互相串门”的生活。

  用在金融投资领域打拼多年的高先生的话来说:“乡下生活接地气。

  高先生是天弛农场负责人李铁军总裁进修班同学。他一口气在天弛农场买下三套田园房:两套“菜地+房子”组合,一套是净菜地——自己及双方父母家各一套。在他看来,这在解决家庭大部分菜源安全问题的同时,也让退休的父母终于有一种惬意的生活,“他们住在楼里憋得慌,现在可以到园子里伺候一下地,有事可干,环境还好。”他计划以后带着儿子过来,让他有一个接触体验自然的地方,自己也可以离开都市得到暂时放松。

  他们承认,城市人其实很难离开大商场、大交通的现代环境,不过也正是这种间断式的下乡,才更能感受到生活本应拥有的本真和淳朴。

  田埂、菜园、阳光、泥土的芬芳,垒出的是理想的田园世界。即使租片开心农场,在每周末城乡往返中,下乡的城市人也会在自给自足的慢节奏生活里找到简单的快乐。

  生活方式求回归

  在诸多农庄供应商们看来,当前社会发展水平在显著提升,城市人已从传统的勤俭生活向关注生活品质转变,哈市都市休闲农业“花开”正当时。

  “我去过台湾和美国,他们这种创意农业特别普及。”李铁军曾去过当地的草莓农场、马铃薯农场等多个特色农庄,庄园主把房子短期租给城市消费者,周末时家长带着孩子在这里住两三天。而且,一家老小在草莓庄园里自己动手做草莓酱,工作与生活最大限度地分开,彻底享受私有的生活方式。

  创意家庭农场引发的新生活方式在国内也开始成为趋势。北京的蓝调庄园内种满草莓、蔬菜和薰衣草,从春到夏,大批市民全家动员到那里暂住,赏花、采摘果菜。在石家庄市,主打儿童娱乐的农业“迪斯尼”庄园同样吸引到大批家庭。

  “现代人的田园情结,其实根源于我们的文化基因中。所以,今天人们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中,有城里的房子,却一心想过上田园生活。”高先生这样解释自己为何一口气买三套田园房。赵女士发现,下乡种菜带来的回报,不仅仅是更放心的食品,更多是健康的身心和亲近土地后的自我平衡,“有时候,觉得无聊或不开心时,就开车出城到地里去摘菜,然后就很充实。

  亲近乡下和农田,正在成为城里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葡萄王国去年5月中旬时有20亩地被包走,今年翻了一番多,达到了50亩。环绕哈尔滨城区周边的土地上,形态各异的开心农场在火速开花——距离城区30公里外的道外区民主乡有,甚至主城区外的双城、阿城区也在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