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起舞”的庄稼人

20.02.2017  18:35

  绥化市北林区永安满族镇是绥化市重要的瓜菜生产基地,鑫诺瓜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瓜菜生产、加工、储藏、销售为一体的经济组织。

  2006年8月,“带头人”潘仁国注册成立了永安满族镇鑫诺瓜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15年,筹措资金3000万元,成立了香满旗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注册了“鑫诺”瓜菜、“黑土地带”鲜辣酱等品牌……他们的故事流过今日,仍在续写。     

  一句玩笑

  开启创业之路

  说起合作社的故事,还要从2002年说起。

  2002年冬天,潘仁国在哈尔滨市蹬三轮送啤酒。一位“蹬友”随口说:“你们这里冬天的菜真贵啊,还是我们老家的便宜,你们咋不自己种点菜呢?”潘仁国为之一震:“我要在黑土地上种反季蔬菜,这一定是条发财致富路!

  潘仁国没有半点犹豫,立刻去书店买了种菜的书,并向有经验的“老庄稼”请教。当年就种了一亩地的西红柿和甜椒,收入相当可观。

  “要想把菜种好、种出规模、种出效益,不能靠一家、两家零零散散地单打独斗,要有人带头,组织大家一起干,才能真正打开市场,吸引更多的外地客商前来收购,形成集聚效应。”于是,潘仁国在2006年8月,注册成立了永安满族镇鑫诺瓜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入社的农民实行统一购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购进农资、统一销售,将粗放型的各自为战转变为集约化、规范化、规模化的集团生产。生产成本降低了,瓜菜的质量提高了,吸引了全国各地客户前来收购。秋后算下来,社员每亩地降低成本114元,增收758元。 

  那一年,合作社本着“勤勤恳恳为农业,踏踏实实为农村,全心全意为农民”的宗旨,制订了合作社章程及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一份执着

  收获可观效益

  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客商多了,农户之间互相压价现象出现了。潘仁国心想不能再这样无序地低价竞争了,一定要扭转这种一盘散沙的局面。于是,2008年潘仁国通过多方考察,把种菜大户集中到一起商议办法,决定响应北林区政府提出的发展“滨北寿光”的倡议,一致通过了修建恒温瓜菜保鲜冷藏库的决定,把瓜菜保鲜加工后,南下大市场。很快,113户村民加入,当年的蔬菜种植面积就扩大到3320亩,大家的钱包都鼓了。

  合作社成立之初,潘仁国东挪西借筹集了180万元,建起了10间温室、20个大棚。他在温室的一角用板子搭起了一张简易小床,时刻观察温室的温度、湿度和通风、光照等情况,比照顾孩子还精心地侍弄着一株株蔬菜。

  但是,刚刚接触种植的潘仁国由于技术和经验不够,有两间温室的菜苗全部死掉了。乡亲们议论声起:“农民不种粮食,搞什么花样,这下子算吃到苦头了。”痛定思痛,潘仁国找到了农技推广中心,请来了专家,在专家的指导下,剩下的几间棚室蔬菜终于种植成功,收到了比大田高出10倍的效益。潘仁国又去动员乡亲们把土地承包给他,进行土地改垄、粮菜套种,降低农药的使用量,真正体现“东北黑土地、绿色菜园子、种出原生态、吃出健康来”的生产理念。新的种植模式得到推广后,潘仁国又到区农委寻求帮助,建设了50间蔬菜大棚。现在潘仁国自己种植的大地和棚室蔬菜已达75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45%。常年用工达8万人次,人均收入1.7万元。潘仁国的固定资产已经达到了几千万元。   

  一份责任

  带领全村致富

  看到潘仁国的成功,村民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到2007年底,合作社吸纳会员226人,带动周边村屯1082户农民种菜,面积达33780亩,蔬菜成功打入哈尔滨、吉林、长春、沈阳、大连、北京等地市场,甘蓝出口到俄罗斯,金塔红椒端上了韩国人的餐桌。 

  现在合作社发展种植的品种有:西瓜、甜瓜、甘蓝、茄子、西红柿、尖椒等,其中西瓜、香瓜、甘蓝、西红柿、甜椒已获得中国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证书并获得无公害标识使用权,且本社所在区域被省认定为省级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蔬菜种植成功了,销路成了关键。潘仁国一次次去山东安丘、潍坊等地找销路,与一家企业一次就签订1500吨的胡萝卜、西兰花和茄子等购销合同,又先后与日本神户株式会社、泰国天和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500吨速冻南瓜和1000吨甘蓝的出口合同。

  2015年,潘仁国筹措资金3000万元,成立了香满旗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注册了“鑫诺”瓜菜、“黑土地带”鲜辣酱等品牌。公司的成立,不但实现了蔬菜的加工转化增值,而且安置了14名贫困农民进厂就业,目前已经有12人脱贫。有了加工车间作支撑,潘仁国又建了55间育苗大棚、5000立方米的恒温冷藏库和1万平方米的农产品交易大市场,年贮存和交易蔬菜达3500吨,成为绥西最大的反季瓜菜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