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案年发30万起 被骗金额达100亿元以上

17.06.2014  12:49

   我这里是110报警中心,您的信用卡被刷卡消费3000元。”近日,家住天津市的刘女士接到尾号为“110”的电话,这类电话,刘女士深表怀疑。因为之前,她就已经接到了如“法院传票”、“邮局邮件”等诈骗电话。为核实真假,刘女士还专门上网搜索了一下该电话,果不其然,在某软件公司的电话卫士显示中,该电话号码被上千人标注为“骚扰电话”。

   不是所有人都如同刘女士一样小心谨慎,公安部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电信诈骗发案30多万起,被骗金额达100亿元以上。

   近年来,电信诈骗愈演愈烈,手法越来越多,从最开始的发短信,到邮寄快递包裹,到“警方”查封账户等单一手法,再到“电信”、“税务”、“检察院”轮番上阵的连环套,诈骗手段层出不穷。

   各地警方对类似诈骗行为屡屡打击,但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电信诈骗手法花样繁多 呈产业化运行

  “发生在新疆的诈骗案件经历了从街头迷信、丢包诈骗到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的发展过程。从当年的‘猜猜我是谁’到‘购车退税’诈骗,其间还夹杂虚假中奖、信用卡透支等40余种诈骗方式。其中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的电信诈骗案件多发,且增速较其他诈骗犯罪类型更为明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刑侦总队重案支队支队长高兆毅说。

  2013年3月,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成立了新疆首支打击电话、短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专业队伍,这支队伍里的民警均是侦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高手。

  “电信诈骗是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犯罪,诈骗手法简单,极易传播、仿效。目前,犯罪嫌疑人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处心积虑炮制新骗术,利用电子高科技成果实施远程犯罪。”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业队教导员刘林岗说。

  从新疆警方侦破的案件来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一般由三四个人组成“工作室”,不轻易接纳“新人”入伙,犯罪嫌疑人大多为初中文化程度。

  近几年,随着全国公安机关打击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电信诈骗团伙纷纷变换手法,以“产业化发展、企业化运作”的方式,精心布设电信诈骗“连环局”。

  “不久前,我们破获了一起电信诈骗案件,办案民警查获了由犯罪团伙撰写的3000多字的‘专案组警官’剧本。‘剧本’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诈骗,如第一个人先扮演专案组民警,打电话称对方银行卡涉嫌洗钱,留下‘某专案民警’的电话号码,让受害人核实,其他人再冒充当地110民警来‘证实’‘专案组民警’身份。针对受害人的不同反应,‘剧本’都给出了应对的‘剧情’。整个诈骗流程分多步,分别由不同层面的骗子负责,步步诱导,陷阱重重,令人防不胜防。”乌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业队大队长王海说。

  “电信诈骗属于非接触性犯罪,受害人即使足不出户也可能受骗。诈骗分子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不断翻新手法。在此类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往往采取甲地开办手机卡、银行账户,乙地实施诈骗,丙地银行取款,丁地分赃等跨地域多点作案。电信诈骗犯罪跨国境、跨区域作案,具有网络化的组织结构,涉及话务平台搭建、电话诈骗、银行开户、转账取款、技术服务等多个环节,形成了‘产业链’。”高兆毅说。

   犯罪嫌疑人多为“心理游戏”高手

  “受到马航班机失联影响,您所预订的航班已经取消,请拨打电话×××了解详情。” 按着短信提供的400号码拨打过去,“客服人员”马上会解释航班因为马航事件发生调整,必须立即改签,否则可能影响行程。当“改签费用”打入指定账户,一场骗局宣告成功。

  在各种电信诈骗另一头,骗子们的新闻意识总是那么强。从前段时间的“爸爸去哪儿?”“我在东莞被抓”,到“马航失联”,很多社会热点话题都会成为编写诈骗短信和剧本的新素材。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二支队副支队长韦健最惊讶于各类集团诈骗手法的不断演变与升级,“诈骗讲究的就是心理学,我看到过一个诈骗集团的剧本,把我看呆了,因为写得实在太绝了。显然写这个本子的人精通心理学,它设置了很多场景,完全掌握你的心理动态,比如他问你一个问题,你可能有四种回答,哪一种回答怎么来应对你,你基本上逃不掉。最终目标就是把你圈进去,建立一个信任模式。

  韦健透露,一个好的“剧本”可以用很久,几句话就可以把受害者的身份背景、资产状况摸清楚。

  犯罪分子最早的诈骗手段是“中奖”,利用了人们对金钱的欲望,后来是“猜猜我是谁”与虚拟绑架,抓住的是亲情;现在则是利用政府公信力以及人们自我保护的意识,比如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

  很多人认为被骗的人很傻,还有一些人认为打电话的骗子也很傻,因为一开口就能听出来福建口音。韦健认为这与智商无关,而与概率有关。

  “虽然整个诈骗的过程漏洞百出,但它厉害之处就在于能抓住人性的弱点。

   银行电信商坐收手续费通信费

  巨额的电信诈骗中,银行、电信商又扮演什么角色? 记者请办案人员分析,银行和电信运营商如何分享电信诈骗的收益?

  福建办案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诈骗100万元为例,诈骗分子是通过ATM机取现,而ATM机每天最多只能取款2万元,为了快速取款,诈骗分子必须将这100万元拆分转账至50个以上的异地甚至境外账户,再分别取现,每张银行卡开卡费用是5至10元,每次转账和取款都有相应的手续费。

  据公安部统计,2013年全国电信诈骗发案30多万起,民众被骗金额达100亿元以上。

  据悉,一些诈骗分子账户被公安机关冻结后,账户上还有不少资金,由于没有抓到犯罪嫌疑人,这些资金实际上是由银行在无偿使用,福建省公安厅刑侦总队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仅福建省就有几千万元这样的资金。

  记者从业内人士了解到,不少银行业务考核开户数量,多开卡意味着多得奖励。

  另据分析,运营商获取的诈骗收益主要是通信费用。据办案人员介绍,“网络改号电话每分钟通话收费是1.5元至2元,诈骗团伙在境外通过网络改号电话群拨境内用户,产生大量通信费用分别由运营商以及二三级话务商分享。

   管理漏洞长期存在问责缺失

  办案人员指出,电信诈骗反映的电信运营商和银行安全管理漏洞长期存在,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其主要原因是利益驱动和问责机制的缺失。

  厦门勤贤律师事务所律师曾凌提出,人民银行、工信部近年来一直强调落实发卡实名制,但由于利益的驱动,一些银行和电信运营商并未严格执行这一要求。值得关注的是,监管部门如何履行监管职责,对不履行发卡实名制的银行、通信运营商进行问责,以及追究违规开通网络电话改号业务、不对境外网络改号电话进行拦截的运营商法律责任?

  针对电话改号,福建省通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信运营商必须严格执行有关主叫号码传送规范,正确传送各类业务的主叫号码,不得擅自隐示或非法更改传送的主叫号码,不得为非法经营提供技术条件,其中包括明知或应知非法经营仍提供经营或技术条件。

  陈伟才提出,只有更多的受害者拿起法律武器,依法进行诉讼,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只有追究法律责任,才能促进运营商和银行规范自身行为,从源头上治理电信诈骗。

   治理电信诈骗 需要立法与共管

  电信诈骗涉及立法机关、公检法、工商、银监会、银行、通信监管部门和电信运营商等,只有多方联动、合力阻击才能把电话诈骗乱象打压下去。全社会齐抓共管,才能标本兼治。

  据悉,迄今为止,除了国务院颁布的电信条例外,电信法还没有问世。对于电信商在为公众提供安全、规范的服务以及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方面,法律的监管基本是空白——不断增多的电信诈骗为我们提出了法律新课题。

  评论员李迩建议,要根治电信诈骗,首先必须从立法层面入手,尽快修改刑法等相关法律,一是降低电信诈骗的入刑门槛,二是改以诈骗行为而不是金额为立案量刑标准。其次,在立法机关修法完成之前,司法机关要积极作为,不能坐等新法,而是要充分利用现有法律打击犯罪,特别是“两高”应该尽快发布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并降低电信诈骗的立案量刑标准,明确营运商等相关机构的法律责任,让司法机关打击犯罪有法可依。

  另外,各行业不能将打击电信诈骗视为警方一家的事务,“一些行业内部只要完善一个环节漏洞,就可以避免案件的发生。

  公安部统计,2013年我国发生的30余万起电信诈骗案中,使用网络改号电话作案的占90%以上。

  堵住改号电话漏洞是否存在技术局限?曾在公安系统工作20年的全国人大代表陈伟才并不这么认为,他指出,根据自己的调研,境外网络改号电话的识别、拦截,诈骗短信、垃圾短信的封堵、过滤,技术上是可行的。据了解,目前菲律宾已建立了相关管理机制,网络电话呼入时会播报防诈骗的提醒信息。

  银行是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最后一道关卡,如果银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一些防范措施,切实加强对储户的利益保护,电信诈骗案件一定能够得到大幅度的遏制。

  警方办案人员建议,银行要实施转账交易强制性提醒。银行柜台在给客户转账时,必须向客户提供《防范诈骗案件提醒》,并要求客户签名确认。自动柜员机汇款交易时必须在界面上显示汇入人部分姓名、籍贯以及银行卡开卡所在地信息,并弹出《防范诈骗案件提醒》,停留适当时间。

  另外,被害人往往都是在汇完钱后才意识到被骗,按照正常程序需要到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立案后才能够开具相关法律文书冻结对方账户,但是实际操作中耗时太长,造成损失无法挽回,建议建立公安机关和银行之间的联络员快速联动机制,简化冻结流程。(综合新华社、法制日报、新民周刊等报道)

省财政厅积极支持全省“百大项目”建设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百大项目”百日会战,财政厅
积极探索涉农资金整合助力龙江现代化农业大发展
近年来,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要求,财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