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下乡:抢占进村“最后一公里”

10.04.2016  09:54

  技术的更新换代,让眼下的哈尔滨乡村跳过了城市中沿用多年的宽带电缆,通过一根根光纤迅速对接网络时代。摩拳擦掌的电商则顺着这根线,借助物流网络逐步打通下乡进村的“最后一公里”。

  表面依旧平静的乡村,因为丰富的资源与巨大的消费潜力,成为各家下乡电商扩大市场版图的战场。阿里巴巴、京东、易惠农、村掌柜……电商大佬与新秀纷至沓来,改变着村民的消费与采购方式,为农产品找到新出路,更吸引有想法的知识青年重返乡村。

  城乡间的信息鸿沟和消费习惯差异,让电商进村的能量释放并未如城市一样喷薄,但改变已经开始。

   开道村妇女们戴上同款丝巾,本真源合作社大米找到新出路——

  乡村流通的“上下行”之变

  尚志市开道村。刚过完年,村民牟燕通过西安乐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设在村里的“村掌柜”电商服务站,给妯娌俩在网上买了两条丝巾。

  她们脖子上的别样风景很快被左邻右舍看到了,一问价格才十几元。很快,给自己和七姑八姨代购的村民们也来到了服务站……她们共买了32条,这款丝巾成了大家的“标配”。同样成为村里人“标配”的还有一款帆布外罩的鞋架、一种培植菌菇时戴的口罩……“村掌柜”站点的信息员周纯晶甚至能说出村里每个“流行款”的来由。

  开道村距最近的集市所在地亚布力镇30公里。大雪封道时,赶集购物更像一次“远征”。电商直接送货到家,让村民们在冬天里享受到网购的便利。

  电商们让天南海北的商品“下行”送到炕头,也让田间地头的农产品“上行”找到新出路。

  五常本真源大米合作社在民乐乡的生产基地年产大米4000吨,售价每斤15.8元到40元。合作社理事长云国生介绍,前些年很多企事业单位团购,他们的大米并不愁卖;但近两年团购量锐减,大米开始滞销。去年,本土电商惠农科技帮他们找到了更多中高端客户,“当年收的稻子基本到下一季新稻上市前可全部卖完,要是以前就一直在仓库压着,得两年才能卖完。

  这些乡村里送进来和走出去的需求,为电商落地生根提供了成长的土壤。不过,相对于已经充分竞争的城市电商市场来说,庞大的农村市场还是一片有待开发的蓝海。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农村电商消费报告,农村网上交易额呈增长趋势,2014年超1800亿元,2016年将突破4600亿元。

  惠农科技公司曾在双城、方正一些乡村作过调查,村民的户均年收入已达5万元甚至10万元,“不少富裕村民们的消费潜力不亚于城市居民,但目前乡村相对匮乏的购物环境客观上制约着他们消费需求的释放”。

  这些,让更多电商确信,这是一片潜力巨大的空间。

   招纳靠谱信息员上演“无间道”,电商巩固地盘打起促销战——

  乡村市场进入“战国时代

  几乎一夜间,电商巨头与新秀一齐涌进乡村:京东、苏宁、阿里巴巴等大佬们加紧在各区县乡村布局物流配送,新崛起的专业农村电商如黑龙江的易惠农、陕西的村掌柜、山西的乐村淘等则在各个行政村攻城略地般开通服务站……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哈市9区9县(市)总计1800余个行政村中,电商已开设村级服务站超过1100个。这也使得在哈市超六成的村庄里,村民已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到电商的便捷服务。

  率先进村的黑龙江惠农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布点最多,达到800多个。惠农公司副总柳毓良告诉记者,公司在2014年拓展农村电商业务时,进驻到哈埠村级的农村电商几乎没有。但2015年起诸多电商纷纷介入,且选择不同区县乡镇作为突破点开始扩大“势力范围”。眼下,哈埠乡村电商市场已进入“战国时代”。

  电商们跑马圈地拓展业务,激烈竞争也在迅速拉开架式。

  靠谱的村民信息员也成为彼此拉拢的对象,甚至上演“无间道”。一家电商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另一家下乡电商计划进驻其布点范围内乡镇,并主动找到他们谈合作。他们也很有诚意地带对方考察其已投入运营的村级布点。但没想到的是,这家电商工作人员前脚刚回到公司,后脚对方已开始拉拢其村级服务站代理员。“要不是村里的当事代理员主动打来电话,我们还没想到对方会来这一手。

  城里人见惯的促销战已延至田间地头。春节前,一些下乡电商展开以优惠让利为卖点的乡村年货大集。临近春耕季,电商们又盯上村民们的农资采购:阿里巴巴推出“百村万县战春耕”活动,在线集中多品牌农药、化肥、农机具打出对折低价供农民们“秒杀”;京东近日在巴彦县举办8000人规模的京东农资推介会。

  “京东目前在黑龙江已覆盖5876个村庄,预计今年年底超过12000个,翻一倍以上。”京东东北区公关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随着下乡电商的增多和扩张进度的加快,彼此跑马圈地很快将面临贴身肉搏。

   电商下乡催生出来的机会,如同看不见的手拉回了外出的年轻人——

  知识青年重返乡村创业

  电商带来的平台支点,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在村里人仍把进城作为主流选择的当下,一批有想法的知识青年却决定重返乡村。

  之前,32岁的白领王俊在北京一家软件公司干了5年。去年10月,在获悉京东推出旨在鼓励进城年轻人依托京东平台回乡创业的“京东帮”下乡计划后,他辞去了月薪过万的工作,回到家乡呼兰区莲花镇。在这个离城区70公里的小乡镇,他作为京东乡镇推广员开启了创业历程。

  近半年时间里,他通过乡镇集市、小喇叭传单、现场实物展销等各种途径,向村民们推行网上购物的消费便利。IT出身的王俊下一步“计划做一个大一点的网络超市,并寻觅其他下乡电商带来的机会”。他看的是长远,“哈尔滨的农产品不只有五常大米,还有很多农产品品质也很好,像笨鸡蛋等明明在城里有需求,在本地却不值钱。这就是机会。

  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双城青岭乡延放村的大学生王海洋。几年前为照顾病重母亲,他不得已辞去在哈尔滨城区的工作。但乡村社会的信息闭塞与僵化思维方式,让他颇不适应。前年本土农业电商惠农科技公司信息服务站进村,他成为站点信息员,也有了留下来的决心和打算。通过这个电商平台,他去年帮村民卖出了4000公斤药料草籽,大家对他和电商平台开始有了不一样的看法,“让村民们的思维方式转过来,得让他们先看到一点点成功,他们才会相信与合作。”他说。

  在他们之前,哈工大毕业的杜艳玲已经走出了一条路。在深圳职场打拼的她,生完孩子后一度做起全职主妇。2013年她回到五常杜家镇村里,通过电商销售把村民们从传统的大米经纪人收购链条中拉出来,直接面对城市消费者。现在已有村民成立有机种植合作社,并注册了自己的有机大米品牌“杜老头”。她带领村民严格执行有机种植的全链条标准,希望能做成一个高端有机农产品品牌。

  下乡的知识青年,正在一点一滴改变着乡村,他们的成功将为更多青年返乡树立榜样。而这,只是个开始。

   有村级站点两个月零订单,物流配送面临高投入——

  进村热潮绕不开村庄现实

  激情与蓝图之外,下乡电商们需要面对喧嚣背后的现实。

  记者随机采访了三家电商在4个县(市)的6位村级信息员,他们普遍反映的情况是:电商在服务站过渡性质的线下商品销售可以,但线上订单整体较少,个别站点近两个月一个单子都没有。

  村里的信息员们认为,就像城里人刚开始电商消费一样,习惯了眼见为实的村民们消费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另一个实际情况是,年轻人出去打工使乡村的人口构成以中老年人和孩子为主,这部分人群的消费能力有限,而且掌握消费主动权的中老年人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更差……这些决定了乡村电商业务推行是一个更加漫长的过程。

  对下乡电商而言,更加突出的问题还有东北物流的特殊性。西安乐牛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王新贞说:“相比于山东、河南等村庄布局比较密集地区,龙江村庄间隔太远,让电商物流面临很大的成本投入。”据测算,乡镇农村配送在30公里内,物流成本是城区的3倍,达到60公里则变成5倍。

  亏损,成为下乡电商们面临的共同问题。“前期农村订单整体不多,肯定会亏损。”柳毓良说,因为承担了农业部信息下乡的公益项目,惠农公司的乡村服务站建设会得到部分政府补贴,但也只是弥补了部分亏损。

  “现在是市场培育期,公司也做好了长期准备。”他认为,一旦农民开始大规模网购,配送成本就会大幅下降。

  事实上,相对于城市人,农村人每年有一笔雷打不动的大额消费——农资采购。方正县天门乡利民村村级信息员徐晓雪说,她家45亩地,每年采购各类农资需6000元,她周围每家每户基本都是这个投入。

  这也是眼下下乡电商们所着力拓展的新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