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森林博物馆奇妙日”

20.06.2017  15:06

看到猛犸象化石,孩子们很兴奋。

  昨天,本报联合南岗区妇联、南岗区科协开启“蓝天下的心灵之约”之“关爱留守儿童科普体验行”第一次活动,宣庆小学50名留守儿童和农民工随迁子女参观了东北林业大学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还获赠了科普图书。

  A 没有父母陪伴 孩子们很少出去玩

  昨天8时30分,大客车抵达了宣庆小学,身穿红色校服的孩子们像快乐的“小鸟”,在老师的带领下排成队,兴奋地一路小跑上了客车。

  三年二班的丁佳琦双眼一直看向窗外,他的妈妈离家出走后,爸爸因为抑郁症去世了,姑姑一直抚养他,但很少带他出去玩。在琦琦的回忆里,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过,更没去过博物馆,此时的他既激动又兴奋。

  “阿姨,我长大的愿望是当老师,传授知识!博物馆里一定有很多奇妙的东西,我一定要把里面有什么东西都记住。”四年一班的晓薇6岁时随父母从安徽老家来到哈尔滨生活,父母靠收废品谋生,家里不是很富裕。懂事的晓薇每天放学回家就是学习,很少出去玩,对于这次的“旅行”很期待。

  “每天都和爸爸妈妈视频,一会儿能帮我拍几张照片吗?我想发给爸爸妈妈看!”三年二班的王惠主动走到记者面前,希望记者能帮她拍照留念。惠惠说,她的爸爸得了重病,妈妈要在老家义乌一边打工一边照顾爸爸,就把她“寄养”在哈尔滨的二姨家,每年寒暑假才能回老家和父母见面。在惠惠心中,即将要参观的森林博物馆里,一定有很多珍贵的花草树木。

孩子们获赠科普图书。

  B 紧跟着讲解员 生怕错过一个故事

  为了这次活动,原本在周一闭馆的森林博物馆特意为孩子们开放,还特派一名讲解员全程为孩子们讲解。从古生代海洋到森林的起源,孩子们每走过一个区域,都认真地听着讲解员的解说,不时还传来阵阵惊呼声。

  “快看,那有蛇!”“这么大的蜘蛛,太吓人了!”“这是洞穴吗?是山洞呀!”在森林昆虫、树根世界展区,孩子们感到有些“惊悚”。当穿过“黑暗”,走进中国森林动物展区时,他们雀跃不已,几十双小手扒在玻璃柜外,踮着脚看向里面的动物标本。

  在东北动物陈列区里,看见东北虎的标本,孩子们都以为是用活老虎做成的,表情有些凝重。解说员马上解释到:“同学们不用担心,这些动物标本都是用自然死亡的动物制作的。”听完后,孩子们重新活跃起来,看得津津有味。“快看,那有大熊猫,还有孔雀!”在西南区、华中区等全国各地区的动物分布区里,代表性动物的标本全都在玻璃柜里展出。看到中间开放区域里的犀牛、羚羊等动物标本,孩子们一边用小手触摸犀牛角,一边听讲解员讲解动物的习性。

  每到一个区域,孩子们都紧跟着讲解员,生怕错过一个故事。

  C 要写篇观后感 记录这次奇妙“旅行

  让孩子们没想到的是,参观结束后还收到了礼物。孩子们接到南岗区妇联和南岗区科协准备的《恐龙专题》《十万个为什么》《儿童百科全书》等书籍,孩子们都兴奋不已。

  “我们要保护森林,不能砍树了!”还没等上车,三年二班的丁奥泽在原地就认真地翻起手中的百科全书。四年级的郑诗其拉着记者的手兴奋地说:“博物馆太梦幻了,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孩子们说,他们回去要写一篇观后感,记录这次奇妙的“旅行”。

  回程途中,客车上没有了来时的吵闹和笑声,大家都在安静地翻着手中的书籍,既开心又满足。

  本报与南岗区妇联、南岗区科协研究后决定,待小学生期末考试结束后,将定期组织留守儿童走进科普基地,开展科普体验行系列活动。

  ■如果你是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热心人士,请联系我们

  ■如果你是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就学的学校,请联系我们

  ■拨打本报活动热线13604506633或进入本报微信公众号留言

  ■让我们携手为孩子搭建一个心与心沟通的平台

哈尔滨日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