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难忘的面孔: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基层法院

09.01.2015  15:58

        2014年的天空很精彩。我所在的基层法院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七星峰脚下,作为政工部门一名负责法制宣传的干警,一年里,无数熟悉的面孔连着他们或炙手可热,或平淡无奇,或催人泪下的故事从我眼前走过。当2014年的一切已经在喧嚣声中落幕并逐渐归于历史长河之际,忆海拾贝,回首那些难忘的人、难忘的事,无论执着与淡定、坚持与奉献,都给我们以普通法院干警最真实的感动和启迪。

        【入选人物】法警小管

        【上榜理由】青春奉献人民,智慧捍卫天平。作为人民警察中不为人知的群体,他用执着与坚守,让我们相信“90后”也能当个好警察。

        他叫小管,“90”后,是司法警察大队一名普通的法警,他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由一群“80后”、“90后”大男孩组成的,忠于职守、骁勇善战的集体。2014年,发生在该县并震惊全国的白云江、谭蓓蓓故意杀人、强奸、抢劫案一审、二审的开庭和宣判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中国刑事法治与人权保障的良性互动。昔日低调而神秘的他们,因为全过程参与该案的押解、值庭和看管,并高标准圆满完成任务,成了一个曝光率极高的部门。

        2014年1月的一天,正在立案大厅执勤的小管发现一名男童独自一人依偎在墙角,无人照看,目光充满恐慌。小管将男童安置妥当后,立即向院领导汇报。同时,法警们开始为这个突然到来的“小客人”忙碌起来,当起“临时奶爸”。大家冲泡奶粉,待冷却后用手测试温度给男童喂奶,食堂的厨师还专门为男童烹制了香嫩细腻的鸡蛋羹。刚刚还因为找不到家长而哭闹不止的男童在法警们的悉心照料下很快安静下来。入夜,在公安民警的配合下小管终于联系到了男童心急如焚的家人,并带领两名法警配合当地派出所将男童安全护送回家。原来,男童名叫庆庆(化名),是桦南县梨树乡人,现年2岁,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当天上午两位老人作为一起民事案件的当事人来法院接受调解,把庆庆带在身边。由于两位老人先后上楼,分别回家,均误以为对方带走了庆庆。到家后全家人万分着急,正四处寻找未果。在村口,庆庆的奶奶紧紧抱住失而复得的孩子,一再向法警表示感谢,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此刻,面对这真诚的感动,作为法警的我们应当自豪地说,一支强大的警队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也必须是精神层面的。”离开村子时夜已深沉,雪夜里警车的灯光扫荡着无边的黑暗,望着村口送行的群众,小管默默更新了这样一条微信朋友圈。

        【入选人物】政工干部晓春

        【上榜理由】或许我们不能用“美丽”形容法律,但她却用“美丽”诠释法官。甘之若饴、甘为人梯,她用笔尖和镜头画出干警心中最美的风景。

        她叫晓春,是政工科科长,没有哪个干警的一举一动,能像她这样吸引全院的目光。对她的工作而言,上班与下班不过是一次简单的“重启”,但正是这看似乏味而枯燥的工作,她默默无闻并甘之若饴地做了十年,以此告诉自己和别人,她永远是一个崭新并充满阳光味道的“系统”。

        2014年,晓春依然“忙碌并快乐着”。按照县委统一部署,她组织各派出法庭3次深入辖区鸿源农业集团、农村信用联社等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帮助企业解答法律难题,倾听企业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时至今日,这场以“排干扰、解纠纷、化风险、保平安”为内容的“护航工程”仍然是所有县域企业经久不衰并有口皆碑的谈资。结合辖区面积大、山地多,群众诉讼不便的问题,她组织派出法庭将巡回审判、“法律六进”、社区法官联络席作为司法便民手段,把矛盾纠纷解决在村头、地头、炕头。如今,在桦南县法院,这种办案不仅要“事了”,更要“人和”的理念越来越深入每一位干警的心中。在开展法院文化建设过程中,她积极吸收本土文化特质,丰富法院文化内涵,利用辖区“七星峰抗联遗址”、“土龙山抗日纪念碑”等民族精神文化载体开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开展摄影、绘画、书法等活动,让干警领略龙江大地壮美自然风光的同时,激发热爱家乡,依恋家乡,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的工作热情。

        “三江平原美,桦南大地更迷人!”这是热爱摄影的晓春经常说的一句话。人们常用“威武”形容法警,用“天平”诠释法官,事实上,没有比用“甘为人梯”诠释法院政工干部更形象、更生动的。甘为人梯作为一种责任意识,需要成人之美的胸襟和境界,更需要一种摄影师的眼光去展现那些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优秀干警。

        【入选人物】派出法庭庭长晓明

        【上榜理由】基层稳则社会安,农村强则中国强。他越平凡,越发不凡,根植群众,依靠群众,他赢得信赖满满。

        他叫晓明,某派出法庭庭长,在大家眼中,他是院里“最忙碌的法官”。“办案标兵”、“调解能手”、“杰出青年卫士”,虽然有着众多闪光的头衔,但是他说自己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法官。作为派出法庭建立、发展到完善的亲历者,他用30年的耕耘,为自己更为他所在的集体创造了不胜枚举的荣誉。

        2014年2月,辖区居民柴某家因卫生间渗漏与邻居秦某发生冲突,秦某将柴某家的排污管道予以封堵,柴某向法院起诉了秦某。作为办案法官,晓明了解到双方当事人矛盾积怨的程度远远超出想象,调解工作毫无进展。在多次现场调解过程中,晓明发现了一个细节--秦某家前院菜园的门柱上悬挂着一副楹联,上面写道:“子孝媳贤邻里睦,母慈父佑福寿长”。当了解到此楹联是秦某七十岁高龄的岳父亲笔手书并赠予他以勉励人生的情况后,晓明以此为切入点,耐心劝导双方当事人邻里和睦与父慈子孝一样,都是一个家庭、一个社会得以和谐稳定,乃至于一个国家得以兴旺发达的基本要素,更是父母至亲对子孙后代的精神寄托。这一“借力打力”的诠释深深触动了双方当事人,调解出现转机。第二天,秦某主动同意协商,柴某也对秦某表示歉意,并愿意承担相关损失,双方欣然达成调解协议,这场纠纷最终取得了案结、事了、人和的多赢结果。

        “司法为民公正司法首先要植根群众、赢得信赖,善于发掘为当事人内心信念及社会舆论所公认的诚实守信、孝亲教幼、和睦夫妻、友爱邻里等传统良善风尚,并加以正确引导,逐步构建当事人道德自觉,使得司法裁判更加易于得到社会认同。”结案后,晓明在他的工作日志中这样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