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龙江大地上的恐龙
电影《侏罗纪世界》热映,让人们再次对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种类繁多的“地球霸主”恐龙产生浓厚的兴趣,人们更想知道真正的恐龙是什么样子的。黑龙江省博物馆杨秀娟研究员说,对于人类而言,恐龙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但是用整个地球历史的眼光看,生命发展到恐龙时期,已经进入很高级的阶段了。恐龙离我们很近,当年那些不可一世的恐龙在晚白垩世距今约6500万年前,就曾活跃在我们脚下的土地上,像电影中出现的甲龙、鸭嘴龙、霸王龙等,也曾在黑龙江出没。
“满洲龙”:神州第一龙
据杨秀娟介绍,中国最早被科学命名的恐龙化石正是在黑龙江省被发现的,被命名为“满洲龙”。
1902年,俄国军官马纳金在黑龙江边的“白崖”发现了一些动物骨骼化石,他将这些化石带回俄国研究,最初认为是古象类,后来确认是恐龙化石。经后来我国专家的考证,“白崖”就是如今著名的嘉荫县龙骨山。1915年至1917年,我国地质委员会委托加尔连钦以及斯捷潘诺夫等率领的考察队在黑龙江右岸的中国一侧进行挖掘,后来他们将挖到的大批恐龙化石以研究为名私自运到圣彼得堡。
1924年,由这些化石组成了一具高4.5米、长5米的恐龙骨架。至今,这具骨架仍保存在俄罗斯。专家以发现地命名,将其定名为“黑龙江满洲龙”。杨秀娟说,“黑龙江满洲龙”是产自中国的第一具恐龙化石,被称为“神州第一龙”,但它飘落异乡,留下了几许遗憾。
鸭嘴龙:曾活跃在嘉荫
杨秀娟说,根据我省恐龙化石发现资料来看,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还是嘉荫县,其他地方如孙吴、逊克、木兰、宾县、鸡西等地,也有恐龙化石被发现。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含有晚白垩世丰富的恐龙化石,到目前为止,由龙骨山出土并组装成完整的鸭嘴龙骨架近20具,这样丰富的埋藏环境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杨秀娟说,黑龙江是恐龙的故乡,黑龙江出土的恐龙化石具有独特性。鸭嘴龙是中国最早出土并科学命名的恐龙化石,黑龙江的恐龙也是中国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它对研究恐龙的灭绝提供了直接的考古依据。
似鸟龙:最擅长高速奔跑
似鸟龙化石也是在嘉荫龙骨山被发掘出来的,它是兽脚类恐龙中的一支,正如其名,似鸟龙类恐龙与大型鸟类,如鸵鸟、鹈鹕,在形态上相当接近,只是它还保留着长长的尾巴。它们的头部较小,其中多数种类上下颌无齿,有一双大大的眼睛,所以视野开阔,有良好的视力。
似鸟龙类的体型高大,轻巧苗条,强有力的三趾脚使它们能高速奔跑;而细长、顶端有爪的前肢可以捕抓食物。古生物学家认为似鸟龙类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类动物,捕食昆虫和其他一些小动物,偶尔吃吃果子。
甲龙:防御能力超强
杨秀娟介绍,我省的甲龙化石也是在嘉荫的龙骨山发现的。甲龙年代属于白垩纪末期,虽然甲龙的骨骼没有完整地被发现,但常常被认为是装甲恐龙的原型。甲龙背后的硬甲实质为硬化皮肤,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但较骨骼形成的龟壳相去甚远,对咬合力十数吨的暴龙而言作用有限。
甲龙身体上部覆盖着厚厚的鳞片,背上有两排刺,头顶有一对角。甲龙有个像高尔夫球棒一样的尾巴。它的四条腿都较短,脖子也很短,脑袋是宽宽的。从自卫手段上看,甲龙具有一定的防御手段;全身披着厚重的甲骨,有的还配有利刺。
霸王龙:最强悍的食肉恐龙
杨秀娟介绍,嘉荫还发现了食肉类的霸王龙。霸王龙是史上最庞大的肉食性动物之一和最著名的食肉恐龙,它是最晚出现的恐龙之一,平均体重达10吨,最重的14.86吨,咬合力可达20吨,同时也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霸王龙拥有非常小的前肢,长度只有后肢的22%,一般个体的长度仅有80厘米左右,相对霸王龙的巨大体型和后肢来说,前肢显得非常细小。
角龙是一种鸟臀类草食性恐龙,是一种古生物,活跃于晚白垩纪,其明显特征包括脸上的角及勾状的喙与头后方骨质的皱褶。
角龙化石角龙类有短而宽的脚,前脚有五指,后脚有四趾,指(趾)末端有蹄状的构造,善奔跑。角龙类是把防御的“盾”和进攻的“矛”和谐地结合在一起的动物。颈盾就是防护自身的盾,角就是反守为攻的矛。角龙对食肉恐龙的防御是积极的防御,因此,常常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