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博物馆普查出“宝贝”50多万件 大批珍贵俄文档案现身

19.05.2015  11:43

  在黑龙江省博物馆(省博)后身,有一座外表很普通的楼房,隐藏在围墙大树之中。在这里,却有着数不清的古玩字画、生物化石、动物标本、西洋珍典、历史遗存等,它们是省博几十年的珍藏,也是黑龙江一份殷实的“家底”。

  根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情况,截至本月15日,省博馆藏清点的藏品达到503216件(套),占我省总数的60%以上。而通过这次普查,省博也有诸多宝贝被再次挖掘出来。国际博物馆日的前夕,记者获特批进入藏宝之地,并听博物专家讲述那些宝贝动人的故事。

   大批珍贵俄文图书档案现身

  进入省博的仓库之前,记者被要求不准带入任何一件东西,每每进出一道门,工作人员都须用钥匙、密码或者门卡解禁。摄像头密集监控,可谓“守卫”森严。

  省博藏品被分门别类放在数十个房间里存放,最为浩瀚的藏品要数书籍、文献和地图等。在俄语图书库房,各种俄语版旧书被整齐地罗列在书架上,一位保管员正拿着一本俄文图书翻来覆去地看,随后又拿出一个尺子量起了书的长宽高,最后才将各种信息进行详细登记。

  省博副研究员黄凤梅介绍,这些俄文图书中有不少都是书中珍品,甚至有的书在俄罗斯也找不到一本,因此更加价值连城。“而省博之所以藏有如此之巨的俄文图书及档案,与省博的历史沿革密切相关。”

  据介绍,省博的前身是1908年俄国人所建的莫斯科商场,1923年建立东省文物研究会,并于该处筹备成立了博物馆。1951年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松江省科学博物馆”,1956年该馆始用“黑龙江省博物馆”。

  黄凤梅说,“可以说,博物馆1923年就创立了,虽然几经转手管理,但馆藏藏品一直‘有进无出’,被完好保存。而且俄国人、日本人管理期间,还带来了大量珍贵的俄文、日文图书及档案,这成为省博现今独特的藏品之一。”

   同记商场账目首次被研究整理

  据悉,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3年12月31日,也就是从那一刻起,省博派出了一支近40人的专家队伍,每日驻扎库房清点馆藏,如今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清点还未完成,可见馆藏藏品之多,而随着清点的展开,陆续发现了一批有价值的宝贝。

  在历史文物的库房内,几名工作人员正对一大堆皱皱巴巴的纸张小心地进行整理,“这就是原来哈尔滨同记商场使用的账目与票据!”一名工作人员说。大家都以为同记商场的账目早就消失了,怎么会出现在省博呢?典藏部主任陈禹讲起了一件往事。

  历史上,同记商场几乎就是哈埠商业的同义词。1955年12月2日,武百祥带头宣布同记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实行公私合营。省博的一位老前辈贺文章老先生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刻,就拿着几个大麻袋前往同记商场。到了那里,老前辈就问,他可以拿走同记商场什么样的东西作为历史物证,当然,值钱的物件人家肯定不让拿,而以往的账目和票据,对于当时的“新同记”来说已成了无用之物。就这样,贺文章就将同记商场早前的部分账目带到了省博。

  陈禹说,在当时来说,这些账目因为历史并不久远,还不能被列为省博的藏品,只是被保存起来。60年过去了,当年的账目和票据于现在来说具有了历史价值,因此在这次普查中被重新研究整理。“你看,博物专家必须有历史的眼光,洞察未来,才能获得好的收藏。

   万件古生物化石被“拼骨”

  省博在普查藏品的过程中,征集上来的各种物件也在不断充实馆藏,其中有不少是古生物化石。

  陈禹带记者进入了一个特别的库房,打开房门的瞬间,着实被吓了一跳,数十个古生物、动物的标本似乎活了似的,正威风凛凛地盯着你。陈禹说,这些标本全部是用征集上来的古生物化石组装起来的。当时征集上来的化石有一万多块,这些化石有的是市民家中祖传的,有的是市民在河边游玩发现的。

  去年,省博请来专家对这一万多块化石进行整理研究,推测每一块化石属于何种动物或者古生物,然后再进行准确摆放。这是一件很困难又相当费力的事情,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拼出了一些古生物、动物的雏形。不过,有的标本还缺“部件”,专家们又对其进行了修补,使其看起来更加生动。

  记者看到,库房内还有一具松江猛犸象的标本,但因猛犸象的身材过于高大,超过了库房举架的高度,其头部只能暂时放在地上。猛犸象又名毛象(长毛象),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而这具猛犸象又有何历史渊源,一切待解。

  【 记者手记】

  一箱箱的古代钱币,数不胜数的金银玉器、奇珍异宝……省博的收藏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自然标本、历史文物、艺术品、古籍善本、俄文老档、外文资料等若干类。走进省博的库房,确实如同走进了一处宝藏之地,这对于现代人而言,简直是不可想象以及妙不可言。但遗憾的是,在记者被获批参观的两个小时内,却只能看个皮毛和大概。

  省博专家陈禹告诉记者,目前,省博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仍在进行中,计划2016年底将全面完成。此后,省博将会以出书、展览等形式,向大家详细地介绍这处“宝藏”的宝物情况,到那时,市民也会和记者一样,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龙江丰富多彩的历史与文化。(作者: 李佳文 张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