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疫情防控发布会 做好五一假期个人防护

29.04.2020  19:51

  28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五十一场“黑龙江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进展”系列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哈尔滨市聚集性疫情反弹传播源检测分析结果”以及“做好五一假期个人防护”。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学,省中医药管理局产业规划处副处长井中旭,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孙巍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和公众关心的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学

  现有研究更支持归国留学生韩某为此轮哈尔滨疫情传播源

  困扰人们多日的哈尔滨疫情反弹的传播链源头浮出水面,在2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学就哈尔滨市疫情反弹韩某极有可能为传播链源头一事做了解读。

  张学在会上介绍,4月15日,黑龙江省疾控中心将有关两个批次采样,送至中国疾控中心,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我们送的两批样本,拿到了21人的全基因组序列数据。中国疾控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信息专家对基因组序列数据分析发现,这些基因组序列间99.99%是一致的。其中有18个人的基因组是完全相同的。另外三人仅相差1~2个核苷酸。”张学说,对21人的基因组分析,确定为1个传播链。也就证明,病毒是通过一个人传开的。

  “通过基因测序分析明显看到,这个传播链的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与中国人群中以往测过的病毒基因组序列是明显不一样的。”张学说,测序结果支持传播源来自国外,是境外输入病例。综合考虑基因组测序分析、流行病学调查证据关联等信息,目前更支持韩某是此次疫情反弹的传播源。

  针对韩某结束居家隔离后,与家人聚餐并曾前往上海手术,到目前为止,并未造成其他人被感染的问题,张学分析,微生物感染有一个过程,IgM出现于感染的早期,IgG出现于感染中后期。IgG出现时可能已经完全治愈了。“等韩某解除在哈尔滨的居家隔离时,有关部门对其几次进行核酸检测,都呈阴性。但两次IgG抗体检测是阳性,证明其已有了特异性抗体。”它就相当于人的免疫系统把病毒给消灭掉了,此时的病毒通过飞沫、气溶胶等方式传染的可能性也就降低了。这种情况下,韩某接触的其他人没有被感染是有可能的。从传染病学角度讲,也是说得通的。”

  “市内码”人员只限本市内通行

  日前,我省在“健康码”原有三色基础上增设了“市内码”。在2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孙巍再次对“市内码”做了详细介绍,并对持有市内码的人员在出行方面做出相应提示。

  孙巍说,我省在龙江健康码原“三色码”的基础上,单独设置了“市内码”,即对新发本土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所在小区内人员(封闭楼栋单元内居民除外)设置“市内码”;对密切接触者所居住的整栋楼人员设置“市内码”;对当地指挥部根据流调结果确定的人员范围设置“市内码”。

  孙巍强调,设置为“市内码”的人员只限于在本市内通行,正常生活工作不受限制,但限制离开本市。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到省内其他地市的,须在目的地集中隔离14天并做2次核酸检测。所以提醒大家关注自己的健康码,了解当前的防控政策,避免因不了解政策而发生措手不及的情况。

  这场战“”中医药功不可没

  记者在2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医药疗效显著,我省作为生产“龙九味”等道地药材的省份,中医药在这场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在全省新冠肺炎救治工作中,中医药参与率98.82%。

  省中医药管理局规划产业处副处长井中旭介绍,全省有73所中医医院设置了发热门诊,有44所中医医院抽调97人参与了援鄂医疗队,抽调专家积极参与了省临床用药专家组、省防控专家组、省援俄专家组工作。还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哈南分院改造为全省收治新冠患者后备定点医院。

  我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制定了《中医药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工作方案》,建立了中西医联合会诊机制、协同救治机制,同步应用中医药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救治。成立了由国医大师、岐黄学者领衔的专家指导组,结合我省地域气候及居民体质特点以及确诊病例中医证候特点和辨证用药规律,在强化中医药防治基础上,先后形成三版防治方案,指导临床同步应用清肺排毒汤、根据辨证论治采用的自拟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注射液、艾灸、针灸等多种手段,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预防、救治与康复服务。专家组还深入定点医院一线和疫情严重的地市,直接参与救治。

  此外,我省还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4个最早临床应用清肺排毒汤的省份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因我省在临床广泛应用该方剂,取得显著效果,专门给省委、省政府发来了感谢信,学习强国平台也先后采用了4篇我省应用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报道。

  为何对入境人员实行“3+1”检测

  近期我省强化了对疫情的监测筛查工作,对入境人员一律实行“3次核酸检测+1次血清抗体(IgM和IgG)检测”,为何要3次核酸检测+1次血清抗体(IgM和IgG)检测?判定确诊患者需要几项指标?在2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孙巍为大家答疑解惑。

  孙巍介绍,针对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新的重大变化,我省对入境人员一律实行“3次核酸检测+1次血清抗体(IgM和IgG)检测”,目的就是做到凡进必检、不漏一人、万无一失,坚决守住国门线,发挥“防火墙”作用,加强航空口岸疫情输入防范,降低陆路、水路口岸输入风险。

  判定确诊患者需要几项指标?确诊新冠肺炎病例需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做出综合判断。流行病学史是指发病前14天内有无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居住史或与发病前14天内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无流行病学关联等。临床症状指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CT检查具有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血常规检查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等。实验室检测是指呼吸道等标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者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或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判断一个人是否确诊病例,我省本着科学谨慎原则,结合流行病学史,根据病例病情进展、临床症状及核酸检测结果等进行综合判定。

  为何要在3次核酸检测的基础上加1次血清抗体(IgM和IgG)检测?孙巍说,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会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进行防御,其中特异性抗体IgM最早产生并进行早期防御,随后产生IgG抗体。而血清学检测便是通过检测血液样本中的特异性抗体IgM和IgG的存在及含量,来间接判断体内有无病毒及病毒感染情况。抗原进入机体需经过一定的潜伏期才会产生IgM与IgG。在这一期间,血清无法检出IgM与IgG,这时就体现了核酸检测的优势,能检测处于窗口期的患者是否受到感染。与血清学检测相比,核酸检测能够检测到处于窗口期的患者,及早发现感染者;与核酸检测相比,血清学检测的血液标本更易获取且标本质量有保证、操作简单快捷、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医护人员在标本采集和检测过程中被感染的风险、更易于基层实验室展开筛查工作等。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各有千秋,一个是用于疾病的鉴别诊断,确保“不错”,一个是用于疾病的初筛,确保“不漏”,二者联合进行检测,综合判读,弥补不足。

  假期少出门不聚集不能放松“安全弦

  “五一”假期临近,许多市民希望出门进行短途旅游,在我省当前加强疫情防控形势下,专家对假期生活有什么提示和建议?在2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孙巍进行了回答。

  孙巍介绍,“五一”假期即将来临,出游成了许多人关心的话题,不少人现在已经开始提前制定出行计划了。需要提示的是:虽然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但是我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仍比较大。“五一”假期,出行还是存在风险,建议不能疏忽大意,不能放松“安全弦”,要尽量少出门、不聚集,非必要不出行,避免跨市旅行,尤其对哈尔滨、牡丹江等地的市民,提倡居家过节,减少人员流动,降低聚集性疫情风险。

  孙巍建议,如果不得不出行,要做好以下四点:

  一是就近错峰出游,关注文旅部门发布的景区景点客流信息,尽量避开热门景点或景点高峰时段,避免在密闭空间内开展娱乐项目。如果准备跨地区出游,应首选近期没有出现病例报告的地区,并且要提前联系景区,了解当地防控政策,并备好口罩、洗手液等消毒物品。

  二是途中要做好防护,如果乘坐飞机或者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要遵守秩序和乘务人员的管理要求,全程戴口罩,妥善保存票据以备查询。在乘坐交通工具时,尽量减少饮食次数。

  三是在游玩过程中有序排队,保持距离,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注意咳嗽礼仪,随时做好手部卫生。入住酒店后要开窗通风,旅途中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在景区内建议首选外带食品,如果在餐厅用餐,建议间隔落座或同侧用餐,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

  四是遵守秩序,文明出游。自觉遵守旅游目的地和景区疫情防控制度,接受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分时限流、保持间距等要求,对于由此产生的排队等待给予充分理解。

  孙巍最后强调,没有出行计划的群众还是要谨记:少出门、不聚集、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作者:赵一诺 谭湘竹)

(责任编辑: 所双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