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看双鸭山市粮食“十连增”方程式如何破解

13.08.2014  13:38

  本网讯(王强) 粮食增产,对农民意味着一年的好收成,对一个地区来说则意味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了“定海神针”。

  翻开我市近十年的统计报表,一组粮食产量数据十分惹眼:2013年全市粮食总产量实现52亿斤,比2004年增长220.3%;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1225元,比2004年增长422%;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今年我市更是提出了粮食总产稳定在50亿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的目标。

  “‘十连增’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市农委副主任魏建东表示,“三农”形势看好,为全市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建设实力秀美幸福双鸭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耕地不增加,气象灾害、病虫害频发多发,生产成本上升和市场波动等不利因素的制约下,我市粮食生产借力借势实现连年增产的绝招妙招是什么?

  “技术集成给力,基础合成助力、管理汇成助推”,正是靠着这“三驾马车”汇集的能量破解了“十连增”方程式,实现了“1+1+1>3”。

  ◇技术集成给力◇

  关键词:科技转化最后一公里创造的奇迹

  粮食高产增产最重要的“功臣”是科技贡献率。在确保粮食“十连增”的众多因素当中,科技是第一生产能力体现得淋漓尽致。

  发挥高产攻关田的示范带动作用,将高产技术规模化复制重演进田间,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为保证粮食持续增产,我市一直将新技术集成组装推广实现全面积应用,重点培育引进了优质粳稻、硬质玉米和新特蔬菜等农作物新品种近百个,粮食产量实现了5~8%的较大幅度增长,为稳定50亿斤粮食产能提供了优质种源。今年我市重点推广水稻智能化大棚育秧、玉米通透密植栽培、大豆窄行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等15项优质高效重点实用技术,推广面积1000万亩次,在粮食抗旱、防病、抗倒伏、促早熟环节中发挥了关键性的技术作用。目前,全市粮食作物标准化率达到90%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强化科技支撑作用,把提升质量标准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积极与省科研院校开展合作共建,集中攻关,引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重点推广水稻大棚旱育秧综合高效栽培技术、优质稻谷综合配套栽培技术、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及三大作物生产技术规程等重点推广项目,将新技术复制重演进每亩耕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标准和质量。

  从“良法”上求突破,实施土壤改良工程。加快筛选、综合应用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耕地土壤肥力监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环评、土壤重金属含量检测等关键性技术,减少了环境污染,节约肥料10%以上,保证了粮食生产安全、优质和可持续发展。

  有了技术集成的新理念领航,我市全力打造农业高产群体。

  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引领,以水稻、玉米和大豆三大作物为重点,全市今年重点在同三、依饶公路沿线300公里,打造11条现代农业示范带,总面积172万亩。建设了宝清县方胜村万亩水稻示范区、集贤县高丰村水稻智能化育苗小区、友谊县万亩水稻和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园等现代农业示范区45个示范区、示范园57个、示范片44个,带动全市粮食生产走向高产优质高效。

  拥有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宝清县以土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推广为支撑,全县年投资190万元进行“科技工程”建设,实施地点位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进行品种对比试验、粮食高产创建引进新品种、推广应用新技术,并购置相应的仪器设备。集贤县晋升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集贤镇顺发村玉米示范区和福利镇高丰村水稻示范区被确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全市现有智能程控水稻催芽车间15个,催芽育苗覆盖水稻面积达65%以上。饶河县万亩高效水稻种植基地在水稻催芽、育秧、灌溉、预警各环节全部实现国内最先进的智能化控制,力争3年内打造成绿色有机水稻种植基地;宝清县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实现了水稻集约化生产智能化控制,示范片建设工程可新增粮食产能150万公斤,促农增收400多万元。

  让科技兴农理念走进千家万户。据悉。今年全市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457期,培训农民13.5万人次,播放科教片43场,电视讲座14期,发放各类科技书籍1.2万册。其中,饶河依托全县9个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发挥新配备的50多名专业农技人员的作用,举办了以高产、优质、高效为重点的综合配套适用技术培训班23期,重点在全县79个行政村培训农村科技示范户400名,示范带动全县农业种植业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伴随着良种良法的配套,农机农艺的融合,我市已经在高产品种、栽培技术、农机化水平等方面形成了有效的技术示范和推广体系,科技真正成为了粮食高产增产的助催剂。

  ◇基础合成助力◇

  关键词:精耕细作和思维创新送来混动力

  “减损就是增产”,粮食生产近年来经常面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抗灾夺丰收已成为粮食生产发展的常态。近年来,我市把加强农业基础投入作为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性措施。

  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库和中小河流堤防标准,抓好农田除涝、抗旱应急水源等建设。全市投资2.4亿元,完成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中小河流治理和“节水增粮行动”等7项工程建设。新增灌溉面积6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3.6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1万亩。去冬今春,全市共投入3000多万元,修复水毁工程320公里,建提水泵站3处,增打补水井123眼,修建涵洞135个。今年,加快推进龙头桥等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推进大叶沟、七星源水库以及县域水源工程等前期工作。

  实现粮食高产增产,需要精耕细作。现代化的“钢牛铁马”农业大机械就是其 “宝马良驹”。

  近年来,我市以实施“十、百、千”工程为牵动,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70万千瓦,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3%。全市建成的44个农机作业合作社,也充分发挥着示范引带作用。在今年的农业生产工作中,全市共投入农机检修资金1358万元, 25850台(套)各类机具以良好的状态投入春耕春播和田间管理生产中去。

  我市始终以夯实农业基础,以农业标准化建设为重点,为粮食高产增产提供最基础的保障。

  抓住水田逐年增加的有利契机,自2008年以来先后投资2.8亿元,新建了18000多栋高标准水稻育秧大棚,新增水稻育秧大棚小区25个,建设单栋360平方米大棚763栋,彻底消灭了分散式中小棚育秧。投资2亿多元,引进全省最新智能育苗项目,建成了10个智能化水稻催芽育苗基地,有力促进了水稻的提质增效,水稻单产提高到500公斤/亩。

  种植结构调整,是粮食高产增产和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一个重要手段。

  为巩固发展全省千亿粮食产能工程,我市在稳定播种面积的基础上,按照“两增一减”种植业结构布局,调优种植业结构,提高水稻、玉米等高产粮食作物播种比重,压缩大豆等低产粮食作物播种比重,大幅度地提高了亩产量和总产量。

  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推进现代农业的突破口和粮食增产的关节点,加快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四大农业经营主体。

  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到414个,农合组织共培训成员和农民7.2万人,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1.3亿元,组织统一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总值 3900万元,带动成员及部分非成员农民户均增收2300元。

  通过转包、转让、租赁、互换、入股等形式,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土地股份合作社和现代农业企业,实现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增产增收。

  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148.4万亩,带动土地经营权流转户4.4万户。全市耕种300亩以上的种田大户有2155户,其中1000亩以上155户。通过引用新品种、运用新技术、使用大机械作业,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粮食产量,亩纯收益比普通农户高100多元。据了解,耕种在300亩以上的大户,年均收益都在8万元以上。

  ◇管理汇成助推◇

  关键词:精种细管和多层服务带来的突破

  在同样的黑土地上创造高产、实现增产,一定要有过人之处的创新和持之以恒的定力。我市紧紧抓住精种细管和多层服务这个撒手锏,启动了 “多米诺”骨牌效应的“人字牌”,并锁定了后序每张牌的精准位置。

  充分利用优良的自然环境和条件,抢抓国家政策机遇,以粮食产能工程为主攻点和突破口,全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从而实现双鸭山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新跨越。

  发展现代化农业的美好设计和有效措施,要靠人的能动力和执行力决定。在农业生产中,我市就有一只从领导干部到管理人员再到技术人员最后到种植示范户队伍的混编“特种部队”。

  年初以来,市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到各县、区,检查、指导备春耕生产工作。市农委根据今年特殊的气候条件,及时下发了《双鸭山市2014年主要粮食作物高产优质品种区域布局规划》和《关于切实做好春耕生产工作的通知》,为农民选择品种和生产技术提出指导意见。春耕生产期间,市委书记、市长多次带领市农委、市水务局、市粮食局、市气象局、市农机总站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县、区实地查看土壤墒情,全面检查和推进春耕生产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春耕生产的顺利实施。

  为保证春耕生产资金、货源充足、保证质量,年初以来市农委积极协调涉农金融部门、供销社和农资经销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及早动手积极组织货源、筹措资金。全市种植业总投入21.4亿元,比上年增加50万元。入春以来,市农委、技监、工商等部门采取联合执法和巡回执法检查等方式,共检查农资经营业户650多家,承办案件32件,结案25件,罚款6.35万元。切实维护了农资市场的稳定。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基本满足了农民需求。

  突破,离不开有力的政策支持。惠农政策,在我市一折不扣强力落实。2014年我市三项惠农补贴资金4.3亿元,其中良种补贴6509.4万元,补贴面积595.3万亩,收益农户14.5万户;农资综合补贴29291万元,补贴面积523万亩;粮食直补7288万元,补贴面积486万亩,4月底前下拨到位。宝清县政府为农民浸种催芽每市斤补贴0.6元,农民每市斤补贴0.2元(用于管护、维修)。政策力度大、落点准,有力调动了各级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对稳面积、提单产、增总产作用明显。

  今春季降雨量较大,导致部分土壤水分饱和,部分农田出现积水,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根据天气形势和土壤墒情,我市抢抓晴好天气,提前做好人员、机械、农资等各项准备工作,及时制定了春耕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督促各县、区抢抓农时整地、泡田、播种,克服各种春播困难,抢播快种。4月19日开始大田播种,到5月25日水稻插秧全部结束,分别比上年提前10天和5天。

  据悉,今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31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粮食作物606万亩,比上年增加4万亩,粮食作物呈现“一增一调一稳”态势,即水稻127万亩,比上年增加7万亩,玉米421万亩,比上年增加16万亩。大豆比上年减少19万亩。

  目前,我市大田作物长势良好,水稻处于灌浆期;玉米处于扬花期的末期;大豆处于结荚期的末期,即将进入到鼓粒期,盼望我市再迎来一个丰收年。

  尾声

  “1+1+1>3”。从 “淘宝”所得到的我市粮食连年增产的宝典秘笈,其实就是“技术集成、基础合成、管理汇成”这3张“王牌”,每张牌拿出来单打独斗,恐怕都成不了“名堂”,但将其科学有机地组合后,就能把 “能量”变为产量, 我们所列的“十连增”方程式就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