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子自主研发的第二颗卫星“紫丁香一号”成功发射

19.04.2017  19:05

哈工大报讯(吉星/文)4月18日23时11分,由我校学生微纳卫星团队自主研发的第二颗卫星“紫丁香一号”和参与国际QB50工程的其他27颗立方体卫星一起,作为定期运往国际空间站的货物,装载在“天鹅座”货运飞船“约翰·格伦”号中,发射进入太空。

紫丁香一号”是科学试验立方体卫星,重约2千克,属于标准的2U结构。卫星搭载了离子与中性粒子质谱仪、业余无线电转发器、低分辨率CMOS相机3个有效载荷,用于开展大气低热层组成研究、业余无线电转发通信与空间摄影任务。据悉,飞船将在22日与国际空间站完成对接。“紫丁香一号”计划在对接3个月后,通过空间站机械臂释放入轨。

有别于以往由教师研制的“试验一号”“试验三号”“快舟一号”“快舟二号”“吉林一号光学A星”等小卫星,哈工大“紫丁香一号”“紫丁香二号”系列纳卫星是为了培养新一代复合型优秀航天人才所做的创新与探索。学校通过组建学生微纳卫星研发团队,支持学生自主设计、研制、管控卫星,使学生获得最大历练,同时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做出有益尝试。

团队累计吸纳了100多名哈工大学子参与设计与研发,凝聚了航空宇航、力学、计算机、控制、机械、通信、电气、热能、化工等9个学科的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是一支学科交叉研制队伍。此次“紫丁香一号”主要汇聚了韦明川、俞阳、吴凡、冯田雨、胡超然、张冀鹞、阎菩提、吴庭丞、王骋、苗悦、邱实、龚肇沛、韩雍博等13名骨干学生。

2016年12月28日,“八一少年行”卫星在太原发射。团队负责研制星上设备星载通信机和数码相机,并对后续的地面测控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2017年1月16日,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和北京市八一学校向我校卫星技术研究所发来感谢信。目前,团队正在承担第三颗卫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支持的阿斯图纳卫星设计与研制任务。

团队集体与个人先后获得“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第十四届挑战杯一等奖”“全国优秀大学生提名奖”等荣誉与称号。为确保团队可持续发展,哈工大在“双一流”建设中,还专门规划打造了全国首个学生纳卫星研制工场,支持与鼓励校内外学生进行与卫星任务相关器件、单机、部件、系统、整星等各个不同层次的创新与实践。工场初期可支持40人/年学生创新任务,后续规划至100人/年。

我校学生微纳卫星团队


紫丁香一号”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