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骨干开展“哈工大功夫”大讨论

21.11.2016  19:38

哈工大报讯(研院 文/图)近日,219名研究生骨干以学习践行“哈工大功夫”为主题,通过学习材料、调查研究、小组交流、集中汇报等形式深入开展“哈工大功夫”大讨论,并形成了近12万字的调研报告。

“‘哈工大功夫’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性的名词,更是一种代代传承的精神”,骨干培训班学员、机电学院王非说,“想要练好功夫,就先要弄清楚功夫的内涵。”为了让研究生骨干们更深入地了解“哈工大功夫”的历史传承和深层内涵,研究生骨干培训班组织学习了校党委书记王树权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在五四表彰大会暨春晖创新成果奖励基金颁奖大会上的讲话,校长周玉在2016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在2016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等重要材料,邀请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松全对“哈工大功夫”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析。研究生骨干们还组成4个调研团队,通过一对一访谈、电话采访、发邮件、座谈等方式访谈了319名师生对“哈工大功夫”的理解、坚守与践行。

土木学院郭奕兵对范峰教授进行了访谈。范峰指出,“所谓‘ 功夫到家’就是做事情要追求高质量,达到最高标准。高标准就是追求卓越,做到最好,这样才能称为“功夫到家”。比如500米口径望远镜FAST项目,自项目提出到投入使用经历了9年时间,哈工大凭借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靠的就是过硬的、到家的‘哈工大功夫’。”

能源学院周国文采访了导师长江学者于达仁教授。于达仁认为“规格严格”体现在教学、科研和学生培养上的高标准、严要求,用这种高标准、严要求去指导实践就是练功夫。在科学技术的主战场上,哈工大人应该像练兵一样练功夫,要有“平地起高楼”的勇气与自信,要有“国家需要,责无旁贷”的豪气。只有有了真功夫、过硬的功夫,才能解决科学技术上的重大问题,才能满足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

化工与化学学院牛勇分享了采访经历:“长江学者孙克宁教授认为理工科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就像承接军工产品,工程任务从启动到原理论证、设计,再到形成产品,都需要特别严谨,特别细致。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就要求我们要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创业达人、博士生万龙谈到,“哈工大功夫”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实功夫、真功夫。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往往只注重新,而忽略了“”。哈工大学子只有踏实做人、踏实做事、踏实做学问,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发表了6篇SCI论文、申请到12项国家发明专利的胡琰莹认为,自己做的每一次实验、处理的每一组数据、写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在哈工大功夫的要求下完成的。事实证明,虽然这样会多一些辛苦,但也练就了过硬的本领,收获也会更多,人生也会更精彩。

“‘哈工大功夫’基础在于学习体会,关键还是在‘练’,也就是怎么在我们学习科研的方方面面去践行‘哈工大功夫’” 骨干培训班学员、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胡鸣说出了大家的共同心声。为了进一步凝聚苦练功夫的行动共识,4个调研团队开设了QQ群、微信讨论组,组织小组讨论会,并在研究生骨干培训班结业式上进行了一场集中大讨论,充分聚焦如何践行“哈工大功夫”。大家纷纷表示,学习研讨“哈工大功夫”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落实在学习科研的方方面面。作为哈工大研究生,要下苦功夫,学真功夫,练硬功夫,做哈工大功夫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注入新的力量。同时要把对“哈工大功夫”的认识和理解传递给周围的同学,引领研究生群体培育坚守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品格,带领大家扎扎实实练好基础理论扎实的功夫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功夫,练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功夫和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功夫。

航天学院国防生刘瀚宸说:“‘哈工大规格’与‘哈工大功夫’密不可分,规格是标准、是要求,功夫是达到规格的方法、途径。只有坚持规格的高标准、严要求,才能把功夫练到家。作为国防生就要学好真功夫,锤炼到家的功夫,才能耀我军威、扬我国威。”

周国文说:“通过这次调研体会到了导师高标准严要求培养我们的良苦用心,以后我会在学业上下更多功夫,进一步增强练好“哈工大功夫”的意识,坚守哈工大规格,锤炼哈工大人特有的真功夫、硬功夫、实功夫、到家的功夫,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专题报告

小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