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安全感高达98.58% 祥瑞和谐大兴安岭

28.06.2015  12:06

  林城傍晚,广场响起悠扬的乐曲,人们置身其中,或悠闲散步,或翩翩起舞……处处洋溢着平安、稳定、和谐,这是大兴安岭地区精心打造平安兴安所呈现出来的动人情景。

  翻开大兴安岭地区平安建设的成绩单,一组数据跃然纸上:在全省综治暨平安建设综合考评中,大兴安岭地区创下了连续3年名列第一的殊荣;公众安全感高达98.58%,连续3年位居全省市地首位;省级平安县区创建率达100%……

  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地域偏远、气候寒冷的地区如此平安祥和?这里的公众安全感来自哪里?带着这样的思考,记者走进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地区地处祖国北极,是我国重要的国有林区和生态示范保护区。近年来,他们以守护祖国北极安全稳定为目标,全面实施网格化、信息化、社会化、法治化、科学化“五化”管理新模式,建立健全积极预防、严厉打击、应急处置、加强基层四大体系,以突破高寒禁区的大兴安岭精神,扎实推进综治暨平安建设任务。

  实施“五化管理”让平安创新举措落地生根

  “一个本、一支笔、一部手机”,这是加格达奇区社区居委会主任老李随身携带的重要家当。自大兴安岭地区全面实施“五化”管理以来,他每天都带着几个网格的工作人员,走街串

  户、采集信息,详细准确地记录着每家每户居民的变化情况,不厌其烦地调解着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

  实施网格化管理,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大兴安岭地区按照100~200户的规模划定每一个社区网格,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城乡网格化管理全覆盖。推行“一格多员”捆绑管理模式,开展精确到人的无缝隙服务管理,以网格的小平安汇集全社会的大平安。实行“一岗双责”责任制,创造性地开展了政法干警全员进网格活动,使政法综治工作关口进一步前移。连续几年,全区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发案率大幅下降。

  实施信息化管理,加快综治现代化发展步伐。按照上下对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要求,实现地、县、乡、村四级联网,进一步完善了数据查询、人口管理、信息预警、事件定位、下达指令、统计分析、综合服务等各项职能。强力推进“天眼”工程,实现了全区主要路段、重点地区、关键部位、文化广场等人员密集地区视频监控全覆盖。

  实施社会化管理,调动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全面加快推进了以街面巡逻防控网、城乡社区村庄防控网、单位和行业场所防控网、边境安全防控网、技术视频防控网、虚拟社会防控网等“六张网”为主要支撑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铸起平安建设的铜墙铁壁。

  实施法治化管理,发挥法治的规范和引领作用。把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作为平安兴安建设基础工程,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积极营造了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实施科学化管理,突出顶层设计和机制创新。坚持“属地化、系统化、协作化”原则,在各级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权责明晰的责任机制,将平安兴安建设纳入总体目标考核,有效提升了平安兴安建设科学化水平。

  大兴安岭地委政法委副书记、地区综治办主任吕剑钊对记者说,我们以严的态度、实的作风,大力实施“五化”管理,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镇(林场),矛盾不上交,保持了全区的平安稳定。

  筑牢平安根基让百姓尽享平安之福

  基础不牢,平安难保。大兴安岭地委、行署连续几年将政法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纳入民生项目进行重点建设,将去年确定为政法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年,又将今年确定为推进年,进一步夯实平安兴安建设根基。

  全区先后整顿社会治理后进基层党组织27个,充实加强县乡两级综治委(办)36个,按统一标准建成基层综治维稳工作中心(站)198个,发展壮大民兵、保安员、治安员、楼栋长、平安建设志愿者等群防群治人员2.56万人,构建起一个规模庞大、运转有效的社会治理基层组织体系。

  在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情况下,从林业生产转岗分流人员中择优为公安派出所等单位选配辅警人员500多人。加强公安派出所建设,配齐配强基层警力,大力提升一线实战能力。

  盛夏,美丽的兴安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平安幸福写在每个人的笑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