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荷无声胜有声

05.06.2016  12:17

  《荷塘细语》68×136cm

  本期嘉宾

  陈远东

  笔名石墨,乐愚。1993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硕士。现为哈尔滨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主任、副教授,黑龙江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黑龙江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访问学者。

  陈远东广为人知的身份是哈尔滨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主任和花鸟画家。教书育人以外,他总是独处在自己墨香四溢的大画室,沉浸在绘画创作的畅快之中。他除擅长画寓意虚心高节的翠竹之外,尤其喜欢画秋荷。荷花一直是中国画画家乐意表现的题材,画荷的高手很多,已形成一座座的山峰,可陈远东面对山峰,知难而进,已然形成自己的“荷语”。

   秋荷令无数画家着迷

  荷花“出尘离染,清洁无暇”,象征着圣洁高尚的品格,王冕、八大山人、徐渭、石涛、齐白石、吴昌硕,还有黄永玉等都画荷。陈远东说,每每外出游学采风,都会见到一池池盛开的荷花,他会想到历代名家含羞带露、质清体洁的荷花佳作。宋人的荷花小品借荷语来表现静、清而不染尘的境界,诠释胸臆;明代徐渭画秋塘败荷,墨迹淋漓,表达的是浑然天成之美;清代石涛画秋荷,纵恣挥洒,抒写的是奔放磊落的胸襟;明末清初的朱耷跃然宣纸上的秋荷,是孤傲于世的高傲之气;黄永玉笔下的荷花,“十万狂花入梦寐”,将荷花的洁质表现得酣畅淋漓;齐白石自创红花墨叶一派画荷法,在红黑、浓淡、干湿的对比变化中形成鲜明奔放的视觉效果。不染污泥迈众芳,休嫌荷叶太无光。秋来犹有残花艳,留着年年纸上香。

  陈远东认为,历经春、夏的秋荷,还真有一种实实在在、不屈不挠之美呢!恰似人生,人生难免要遭遇坎坷和挫折,与其郁郁寡欢、消极怠惰,倒不如坦坦荡荡积极应对。

   继承传统又不断创新

  中国画讲究的是师承,但笔墨当随时代,描绘秋荷时,陈远东在继承传统大家的笔墨程式时,不断创新,从不同的角度描绘荷花的品格和融入荷文化的自我精神意识,他画荷多用枯笔、灰色调,将荷花画得不似荷花,追求“不似之似”的中国画写意精神。国内著名花鸟画革新者、大写意花鸟画领军人物高卉民先生看了陈远东这个系列的作品后说:“陈远东画的荷花很有风采,可以看出他在继承传统的路上走得很踏实、稳健。

  陈远东的《秋荷清幽》水墨系列作品,图式多出现一池寒塘,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纯静淡雅的色调,营造出空灵、淡远、野逸、恬静的效果。在创作中,他注重墨色与线条的把握,强调水与墨、墨与色的碰撞冲击与和谐交汇,有意地透过皴擦制造出水墨交融的肌理感,通过感性的画面传达了一种幽静洁净的精神。

  2014年,《一番秋雨润枯塘》参加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万年蒲江——全国中国画作品大展。该画表现的是深秋时节的荷塘景色,画面采用三远法的山水构图,远处云山的交融与近处禽雁的精致刻画形成对比,借鉴了西画的透视原理,画面的空间拉得很远,画中禽雁有的在栖息,有的在嬉戏,翠鸟在残荷与芦苇间嬉戏追逐,似乎全然忘却了霜寒来临之前的那种萧瑟苍凉、凄楚孤寂之感。

  陈远东说,《荷塘秋韵》已被黑龙江海外集团艺术馆收藏,画面采用全景构图,上半部分有荷花、荷叶点缀。清风徐来,白色的荷花和左右顾盼的莲蓬翩翩起舞,机敏的蜻蜓、翠鸟,舞动着翅膀追逐嬉戏。荷花、荷叶、莲蓬、蜻蜓、翠鸟,均打破了传统勾线晕染的方法,翠鸟和蜻蜓的用笔着重体现线的骨法、线的质量、线的形状,局部的表现若有若无,增添了画面的灵动与活脱。陈远东说,线是中国画的筋骨,南齐谢赫“六法论”中便提出骨法用笔。

   将人与自然之境完美结合

  艺术创作源于生活,但自然生活之美并不能自动地转换成艺术之美,这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内涵所在。意境中的意是画者之意,境是自然之境,将人之境和自然之境完美结合起来,就是造化心源。陈远东深有感触地说,是师造化让他的画荷之路走到今天。2010年9月,他带学生去安徽一个古镇写生,一池荷塘映入眼帘,盛开的荷花在微风的吹拂下,顽强傲放。回来后,那种感觉让他挥之难去。十一携家人户外游玩,偶然途经一片荷塘,几朵消瘦的秋荷在枯枝败叶的相伴下随风摇曳,与之前在安徽见到的荷塘景致暗合,从此,秋荷成了他画面的主要表现题材。省美术评论家于显达说,陈远东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艰巨的,正因为任务艰巨,就更有吸引力和挑战性。我们期待陈远东能创作出更多这种高格调、高品味的花鸟画作品。”

  开馆通知

  黑龙江海外艺术馆免费开放,每周二开馆,参观者凭本人身份证入馆,每天人数仅限100人。

  ●时间:9时30分至11时30分13时30分至15时

  ●地址:南岗区长江路202号

  ●电话:82627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