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止痒新机制

30.10.2015  17:54

  据新华网华盛顿10月29日电(记者 林小春)怎样让细细的头发丝划过皮肤时不产生痒痒的感觉?美国《科学》杂志29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一种脊髓神经细胞能够止痒。对全世界许多慢性瘙痒患者来说,这项成果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研究负责人之一、哈佛大学教授马秋富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脊髓中有多种神经细胞,其中一种可以产生神经肽Y。在小鼠实验中,敲除其脊髓中的这种神经细胞或者通过药物抑制其作用,不久小鼠便会“碰到哪,痒到哪”,一直要给自己挠痒痒,皮肤严重挠伤。

  痒分为两种,一种由化学刺激引起,比如用组胺刺激或蚊虫叮咬,另一种由机械刺激引起,比如头发丝轻微触碰,这被称为“低阈值机械刺激性痒”,可能是人类为感知蚊虫附着皮肤而进化出来的功能。实验显示,缺乏神经肽Y脊髓神经细胞的小鼠并没有对化学刺激或疼痛变得更加敏感,这说明,机械刺激性痒有自己的发痒机制,与化学刺激痒并不相同。

  从临床意义上看,马秋富说,许多慢性瘙痒患者丧失了两种止痒机制,一种是以痛止痒机制,另一种便是低阈值机械刺激抑制机制,因此一些患者连穿衣服都觉得痒,而且越抓越痒。“我们的研究不会立即带来新的疗法,但相信利用药物增强神经肽Y神经细胞的作用,能够帮助抑制自发性的机械刺激痒。

这项工作由马秋富研究团队和位于美国加州的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的马丁·古尔丁团队共同完成。

  马秋富实验室的两名博士后段波与程龙珍去年12月在《细胞》杂志上发表另一项研究,称发现了可以抑制低阈值机械刺激性疼痛的脊髓神经细胞。马秋富说,慢性机械疼痛或瘙痒降低了全世界成百上千万人的生活质量,希望他们能够帮助最终找到治疗的分子标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