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流言榜 :打“聪明针”提高智力?

02.06.2016  04:22

  

   流言1

   飞机撒农药治白蛾?

  流言:微信朋友圈5月流传这样一条消息:“请告诉大家:15-25号室外不要晒被子、衣服,不要吃外面的食物(烧烤等露天食物)。尽量减少郊外、户外活动。飞机撒药治白蛾,把爱心传递下去(市环保局)。”

  真相:本次谣言的源头是《河北省容城县人民政府关于飞机喷药防治美国白蛾、春尺蠖的通告》,被摘取部分内容后编成在网上广为散布的谣言。

  事实上,覆盖全市的大面积播撒杀虫剂事件发生概率微乎其微,如果是政府行为,分片划区进行,一定会有更专业的情况介绍和指导,绝不仅仅是“最好别出门”这么简单。更何况,飞防用药为超低量喷雾作业,是无公害药剂,对人、畜安全无害,对环境无污染,飞防地区的群众不必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可以照常进行生产活动。

   流言2

   樱桃核有毒?

  流言:最近微信上热传一段“樱桃核有毒”的小视频,“嚼5颗就毒晕一个成年人”,引起了很多人的担忧。

  真相:的确有一些水果的种子含有氰苷,比如白果、北杏仁和亚麻籽中含量还比较高;其他水果,如苹果、沙果、杏、梨、李子、枇杷、樱桃等的种子里也含有氰苷。氰苷在一定条件下会生成有毒的氢氰酸,可引起人的急性中毒。

  但事实上,每克樱桃核仁中的“氰苷”,折算为氢氰酸后大约只有几十微克,而氢氰酸导致人中毒的剂量,约为每公斤体重摄取2000微克左右。也就是说,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要吃下二三公斤的樱桃核仁,才会出现中毒症状。

   流言3

   蒜薹蘸的液体是福尔马林?

  流言:网上流传一个视频:工人将蒜薹的尾部浸入到白色的不明液体中,随后拎出堆放在一起。有人怀疑是为了防腐而使用的福尔马林,网友纷纷表示不敢吃蒜薹了。

  真相:用来蘸蒜薹的乳白色液体是一种蒜薹保鲜剂乳液,其主要成分是咪鲜胺,可有效抑制蒜薹贮藏期霉变、老化,结合冷库贮藏可使蒜薹的贮藏期延长至8个月以上。

  咪鲜胺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杀菌剂,常温下咪鲜胺的半衰期约为10天,1个月后降解率可达90%;冷库条件下70天左右降解率可达90%,若蒜薹经过8个月贮存,其中残留的咪鲜胺已经降解了。

   流言4

   打“聪明针”提高智力?

  流言:最近,韩国首尔江南一带的家长为提高孩子学习成绩,流行起给孩子打一次达12万韩元(约合人民币672元)的“大脑活性针”。据称打这种针可以促使血液畅通,增加脑部血液供应,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精神,从而提高考试成绩。

  真相:从韩国媒体报道中可以得知,这种“大脑活性针”中含有银杏叶提取物、维生素、利他林等成分。银杏叶中的银杏黄酮多苷可以改善脑供血,但要定期按疗程服用,用在身体健康的小孩子身上更可能引发副作用。

  利他林原本是中枢兴奋药,但副作用比较大,会产生精神依赖性,注射后可引起血压升高、心律失常,严重者还会休克。在利他林的说明书上明确注有儿童使用禁忌:儿童长期使用可产生食欲减退、失眠、偶见腹痛、心动过速和过敏。(北京市科协首都科学传播工作室发布)(据北京日报)

编辑: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