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目标导向 加快改革步伐推进科技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向纵深发展

16.03.2016  16:32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市第十四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的要求部署,全面总结“十二五”期间和2015年度全市科技工作,安排部署“十三五”期间和2016年全市科技工作重点任务。     
       下面,我代表市科技局作工作报告。
  一、“十二五”科技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全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创新能力加速提升,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中发挥了重要支撑引领作用,我市连续多年被国家评为“科技进步先进市”,先后被确定为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国家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
  1.科技创新能力加速提升。“十二五”期间,我市申请和授权专利分别为97,573件和48,113件,分别增长了289.7%和351.4%,专利申请年均增长率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的第2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增长率位列第1位;66项重大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1078项成果获得省级科技奖励,哈尔滨工业大学“星地激光链路系统技术”成果,2014年摘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实施506项市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获得87个国家重点新产品,承担45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其中,中船重工集团第703研究所研制的“30MW级天然气长输管线燃驱压缩机组”,打破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2.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明显。以哈工大试点工作为起点,连续3年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工作,以市校(所)科技合作平台为代表的六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集聚科技成果及产业化项目3623个,实现落地转化1962个;开展成果专题对接活动200多场次,我市技术合同交易总额达到353.21亿元,增长了94.78%;哈尔滨工业大学组建的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注册成立科技型企业55家,转化高新技术项目74个,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成立仅一年,市值近百亿元。
  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十二五”期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由2010年的263家增加到2015年的43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了868.2亿元,增长76.8%,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东轻超大规格特种铝合金板带材、中船重工燃气轮机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九洲、光宇、博实、奥瑞德、维科等一批企业成长为国内外同行业的知名企业;省医学科学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入驻利民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园区主营业务收入5年翻两番,达到175亿元,我市获批成为国家生物医药战略新兴产业试点城市。
        4.创新创业环境日趋改善。贯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项政策,全市各类孵化载体面积达到135万平方米,各级各类孵化器达到51家,增长了66.7%,入孵企业2032家,增长了26.8%;全市成立创业投资基金17支,总规模达到37.3亿元。投资科技型企业50余家。
  5.对外科技合作水平不断提高。两届哈科会,累计邀请国外专家670余人,与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新增各类对俄科技合作基地10家,增长200%,并全部晋升为国家级;对台合作成效显著,海峡两岸技术移转育成中心入驻科技创新城,引入台湾科技企业43家,19项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
  二、2015年主要工作成效
  1.科技创新创业实现开门红。一是全面启动“科技创业三年行动计划”。贯彻落实全省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市政府出台了《哈尔滨市科技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按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企业成长路径,培育科技型企业。全年新增科技企业856户,新增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科技企业166户,新增上市科技企业24户。二是进一步调整科技计划导向。加大科技创业型人才基金项目比例,增加初创期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比重,试行科技创新券后补助计划,实现科技专项资金向“科技创业三年行动计划”聚焦,2015年,296名科技创业人才、94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获得了2758万元的资金支持,343家中小微企业实现了专利申请的“零突破”,转型为科技型企业。三是贯彻落实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扎实推进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激励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意见》、《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落实,印发《哈尔滨市科技创业指南》,引导科技人员、大学生创新创业,2015年,我市各类孵化器新增在孵企业517家,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177家。
  2.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一是针对我市在机器人及能源装备、电子信息、生物产业等领域关键技术瓶颈问题,组织实施了火电机组空气预热器密封装置、基于物联网技术有毒气体监测预警系统等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项目,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68.2亿元,同比增长6.9%,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个百分点。二是落实两大平原规划,引领区、县(市)创新发展,组织实施区、县(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3项,引导区、县(市)财政科技投入1810万元,进一步提升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三是围绕百姓关心、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实施了“秸秆专项”等12项惠及民生项目,同时编发了《秸秆(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科技成果汇编》,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多地服务百姓生活。
  3.科技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实现新突破。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加大资金投入。出台了《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编制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引企引智手册》,安排专项资金1215万元,争取省专项资金4050万元,带动南岗区、道里区等给予具体项目1:1的资金匹配,新增万众创新谷、中关村基地等科技企业孵化器13家,新增持股孵化项目252项,新增孵化场地5万平方米。二是强化绩效管理,开展试点示范。建立了激励+约束考核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孵化器,特别是哈尔滨创库孵化器的试点示范,为我市利用国有闲置资产,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化的管理团队,打造混合所有制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型商业模式积累了成功经验。三是搭建互动平台,打造品牌活动。建立科技云智慧社区,搭建了功能完备的资源共享平台,开通科技企业孵化器信息管理系统,全市孵化器实现互通互联互动,打造了“创业讲坛”、“蛋壳训练营”、“众创训练营”等一批知名创新创业活动品牌,全年人才培训、项目路演、创业辅导等活动达到600人次以上。
  4.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拓展新路径。一是市校合作不断深化。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分别与哈工大和哈工程共同推动组建了哈工大激光通信有限公司、哈尔滨哈船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由项目团队携带科技成果创办的高科技企业。二是技术转移服务不断升级。组织开展了哈尔滨智慧之光科技展洽会、中韩高新技术项目对接会等各级各类对接洽谈活动20余场次,全年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356项。三是科技创业投资能力不断增强。出资5000万元参股设立朗江创投、东方汇富、凯致天使投资等3只基金,其中朗江创投带动了5000万元的社会资金和3000万元的省引导基金,投资能力放大了4倍,天琪投资基金总规模增加到1.45亿元,投资能力放大了7倍。
  5.国际科技合作进入新阶段。一是哈科会走出国门。举办了哈科会俄罗斯专场和白俄罗斯专场,与俄科学院乌拉尔分院签订共建研发平台合作协议,组织召开中俄创新与投资圆桌会议、中国·白俄罗斯技术创新高层论坛,加深了与独联体国家的科技合作,探索出了哈科会市场化、国际化的一条新路。二是“一带一路”战略项目落地。高新技术产品国际采购服务中心进驻科技创新城,综合展览展示中心、国际化服务中心、欧亚联盟工作平台等投入使用,入驻辽地集团、九三毅腾、云天化工集团等企业60家。三是国合基地加快发展。科技创新城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入驻企业达到42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50项,6家企业在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四是对台科技合作效果显著。哈尔滨台湾绿色生态农业种苗试验园区、哈尔滨先进电机及动力发展研究院、哈尔滨国际人工心脏研发中心等项目成效显著。
  6.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圆满完成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验收工作。经过三年的工作,全市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知识产权成为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二是强化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开展企业专利申请清零行动,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全年共安排了1500多万元支持企业专利发展,资助企业专利申请近7000件,其中343家中小微企业实现了专利申请的“零突破”,申请专利2857件。三是强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提升。引导企业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新增20家专利优势示范企业,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成为东北首家通过国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认证的企业。四是强化知识产权宣传与保护。省市联合组织了“知识产权与我同行”大型宣传活动,培训创新人员500余人次,开展专利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对25个商品流通企业和展会进行了执法检查,检查商品3000多件,查出假冒专利案件105件,全年立案处理专利违法案件122件,结案率达100%。
  7. 机关自身建设开创新局面。一是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开展了3个专题的学习研讨,建立了整改台帐,推动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二是落实两个主体责任,深化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积极探索构筑党风廉政建设和风险防控机制,全局系统共查找廉政风险点199条,制定廉政风险防控措施325条。梳理出我局21项行政权力清单和21项责任清单。三是推行“大处室”改革,提高行政效能。减少内设机构4个,精简比例达到28.6%,处室平均行政编制由5.21人增加到7.3人,充实了重点业务处室的力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真分析了科技工作存在的挑战和面临的问题。一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完全突破,大学大所科技成果转化的“三权”问题还没有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还没有打通;二是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建设尚不完备。在哈大学大所的科技资源有待得到充分挖掘,高校经济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三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科技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激励+约束的政策引导机制还不完善。
  三、“十三五”时期工作思路及目标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着力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着力支撑经济中高速发展和提质增效,着力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和竞争力提升,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着力打造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升级版,着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生态环境,着力构建对俄及东北亚科技开放创新新格局,实现我市科技发展的战略性跨越,打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城市,为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到2020年,全市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2个百分点以上;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件;新建市级以上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机构等研发平台100家以上。
  四、2016年重点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全市科技工作将紧紧围绕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的指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和市政府工作报告对科技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业行动计划为载体,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积极打造我市经济发展新引擎,积极培育我市经济发展新业态,引领和支撑我市经济发展新常态。
  (一)实施创新创业创投工程。深入实施科技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全省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和“国家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城市示范”目标任务实施,主动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打造我市经济发展新引擎。一是高起点推动科技创业。开展创业投资机构进校园活动,引导和支持项目团队以多种方式创办科技企业,推动科技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目标任务的同步实现,做大做强科技企业群体。全年新增科技企业1000户左右,新增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科技企业200户以上。二是不断完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建设。加强省、市、区三级联动,引导并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创办一批功能完备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重点抓好哈以、哈南生物医药、龙门科技等孵化器建设,支持南岗区打造“创新创业大街”,将“校所集聚带”打造成“高新技术产业带”,使“校所经济”加快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支撑。组织开展孵化器引企引智对接活动,做强孵化经济,力争新增在孵科技企业300家以上。三是加强科技风险投资体系建设。继续扩大市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总体规模,持续加大种子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省等引导基金支持,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投资初创期科技型小微企业。出资3000—5000万元,合作发起1—2只创业股权投资基金和天使基金,直接投资和带动投资10个初创期或成长期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项目。
  (二)实施中国制造2025科技支撑工程。发挥我市产业技术优势,整合产学研用各方资源,推动制造业要素资源共享,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协同制造。一是充分发挥科技在产业发展中的高站位、抢先机的引领作用,按照《哈尔滨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方案》的具体要求,立足我市现有基础,重点在智能制造、特种作业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攻关项目,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力争在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率先实现智能化制造,带动区域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取得新突破。二是充分发挥在哈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创新与研发服务优势,加速制造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实现科技强向工业强转化。重点支持一批以703所“先进节能动力装备成果转化基地”为代表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解决行业技术发展瓶颈和国际性难题,加速一批成熟的科技成果形成产能。三是加强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围绕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领域,大力发展新生经济业态。推进信息技术创新,研究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国内国际竞争力的信息技术产品,为哈尔滨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云计算产业基地、数字集群通信产业基地、汽车电子产品生产基地、敏感器件生产基地、LED产业基地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三)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工程。深化市校(所)科技合作,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通道,尽快形成新的生产力。一是开展(哈工大)市校科技合作第二轮试点工作,重点探索破解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和科技人员携带科技成果领办创办科技企业的体制机制障碍。二是推进哈兽研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转化推广“三位一体、协同创新”的技术转移新机制的建立。加快推进市食研院组建和哈工大、哈工程以及49所等重点院所技术驿站建设,促进大学大所技术转移工作的组织化和市场化。三是推广哈工大机器人产业集团等政产学研金合作的成功经验,以我市大学大所优势学科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为重点,总结推广以研发团队为主体,政府引导、校(所)推动、社会资本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混合所有制”市场化的新模式。全年力争实现科技成果落地转化300项以上。
  (四)实施科技富民惠民工程。针对百姓关心的热点民生问题,重点在三农、生态环境、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等方面实施一批科技惠民项目。一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绿色食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突破一批重点关键共性技术瓶颈,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产品安全提供有效科技支撑。深入扎实地开展“科技帮建”和“科技帮扶”工作,将“帮建”、“帮扶”对象建设成为依靠科技脱贫、科技致富的典型示范村(区)。二是强化市本级医疗机构诊疗能力建设。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为载体,重点在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疑难病、传染病等方面加大技术攻关,以建设“互联网+医疗”为契机,加大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让百姓体验到科技创新的获得感。三是实施环境空气质量重污染应急预警技术研究、北斗警用综合管理及调度应用平台系统研究与应用等项目,为改善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公共安全提供科技支撑。强化科学知识普及,开展知识产权、公共安全、3D打印等科普基地建设,提升全民科技创新意识等科学素养。
  (五)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工程。按照“龙江丝路带”布局,深化与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的科技交流合作,推动与韩国、台湾地区的科学园区与产业合作。一是支持建设合作机构。抓住哈尔滨新区获批的有利机遇,利用好国家政策,鼓励支持与国外大学和科研院所联合建立实验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心)。重点支持合资合作企业的建立。二是建设面向“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快建立丝路科技合作基地战略联盟,组建哈尔滨(东北)国际科技合作联合创新中心,实行企业化运营,共同开展技术合作、项目合作等,为国际科技研发合作、产业化合作,提供服务支撑。三是全面做好国家火炬“一带一路”在我市的示范项目,推动“火炬欧亚大厦”,即科谷国际采购服务中心等对俄科技服务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吸引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进驻,搭建技术转移、高新技术及产品交易合作平台。四是进一步提升哈科会的影响力。办好第六届哈科会,力争在市场化运作、展会内容、合作渠道、签约质量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哈科会“走出去”战略,举办哈科会韩国专场,共建哈尔滨韩国高新技术及产品展交中心。
  (六)实施知识产权工作强化工程。加强和完善我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和促进企业开发和实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形成核心竞争力,力争专利申请量增长10%以上。一是强化管理的标准化。全面推动企业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贯标工作,促进更多企业通过国家认证,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标准化。鼓励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制度,提升规避风险的能力。二是强化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开辟“中小微企业专利服务绿色通道”,持续开展专利优势示范企业培育计划,加快提升中小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力争小微企业专利授权拥有量增长25%以上。三是强化运营体系建设。建立专利优势示范企业专利运营联盟,依托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开展专利运营,提高企业专利技术转化运用和承接大学大所高端专利技术的能力。四是强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中蒙俄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建设,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支持服务机构开展特色化高端化服务,推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品牌培育。五是强化保护维权。以区(县)执法队伍建设为重点,强化专利行政执法能力提升和队伍建设。力争实现查处侵权、假冒专利案件结案率达到100%,打造诚信市场环境。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政策,为科技创业保驾护航。
  (七)实施科技管理改革创新工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以促进科技创新同经济发展紧密融合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一是推进科技计划立项改革。提高立项评审专家组中企业技术专家的比重,探索让风险投资专家参与创新创业类项目评审的同时,实现由政府独立支持向政府携手社会资本共同支持的市场化科技计划立项的新模式;调整科技计划的支持范围,将“科技创客”群体纳入科技计划支持的范围,推动一批“科技创意”和科技创业项目加快实现向科技创业企业的转化。二是推进科技资金投入方式改革。研究探索资金有偿投入的新方式,不断提高科技资金有偿使用的比重;加大政策落实的资金投入强度,不断提高科技资金的使用绩效;全面实施“创新创业券”计划,不断提高科技资金的放大倍数。三是推进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价改革。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建立完善激励与约束相统一的政策支持新机制,通过将“增加研发投入”、“作强作大”、“依法入统”等政策导向目标纳入合同管理,强化政策对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的约束作用。
  (八)实施党建创新引领工程。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全面从严治党为重点,贯彻落实好《准则》和《条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一是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今年党建工作的龙头任务,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推进“四个意识”入脑入心,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绩检验学习成效。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实“两个责任”,健全长效机制,把科技项目管理作为党风廉政和反腐败的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来抓,做到规范、透明、公开、公正。三是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系统学习《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提高对科技创新理论的正确把握和准确运用能力。建立系统化、长效化的干部培训制度,加快提升干部队伍依法执政、创新管理的能力。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形成以德用人、以能用人、以勤用人、以绩用人,四位一体的干部选拔、任用和评优的用人标准,打造一支愿意干事、能够干事、主动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队伍。
  同志们,“十三五”开局之年,科技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向纵深发展,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起好步、开好局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