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汇聚经济发展新动能

28.11.2018  23:0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的重要指示精神,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强省建设,近日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在哈尔滨召开。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科技重大工程,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来自地市政府、高新区管委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12名代表在大会上交流了典型经验。



  发挥科技优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哈尔滨作为省会城市,在全省科技创新工作中发挥应有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科技体制改革、合作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015~2017年,全市科技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新增3446户。高企数量逐年攀升,净增217户,总数达到614户。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加快建设,市级以上科技孵化器达到71家。技术输出能力逐步增强,2017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136亿元,同比增长53%。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由2014年的8.01件提高到2017年的16.77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6.97件。哈尔滨市副市长康翰卿介绍,“在整个创新工作中,我们十分重视创新工作机制,搭建市校科技合作新模式。依托校所科技资源富集优势,畅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通道,探索市校合作新路径。通过建立市校‘契约式’合作新机制、联动立项新机制、科技成果转化组织新模式等举措,深化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三权’制度改革,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先一公里’,完善科技立项制度,使学校参与项目遴选全过程,推动优秀成果加速落地。



  康翰卿介绍,为充分发挥科教优势,全面推广与哈工大等市校合作试点经验,哈尔滨以省工研院为市校合作载体,出资4000万元建立“工研基金”,支持入孵企业发展。依托哈工大机器人技术及人才优势,省市校三方共同组建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整合产学研资源,与哈医大及重点企业,组建东北基因产业创新联盟,搭建基因前沿技术孵化平台;与东北农大共同组建市食品产业研究院,形成政府引导、高校承办、市场化运营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近年来,佳木斯以国家级高新区创建为引擎,切实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为振兴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举全市之力推进佳木斯高新区升级为具有农业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切实发挥高新区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人才培育等功能作用,带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佳木斯市副市长、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田雨介绍,“我们十分重视加强农业科技平台建设,目前已建成国家大豆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佳木斯综合实验站等18个农业科技平台,展示新品种153个,示范新技术79项,示范辐射面积1500万亩。此外,通过依托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佳木斯大学等院校推动产学研用对接,推广应用黄腐酸、高光效种植等先进技术成果。目前,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综合农机化程度达到95%,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890万亩,绿色食品标志总数254个,农业农村部认证地理标志总数14个。



  七台河作为“煤炭之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十分注重固本培元,立足优势,挖掘潜力。着力推进煤化工与生物化工、石油化工有机结合,将已经形成的现代煤化工比较优势发挥到极致的同时,注重引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打造非煤产业集群。七台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安虎贲介绍,“当前,七台河十分重视发展新材料产业。设立4亿元新材料产业基金,促进创新成果与产业资源、金融和服务要素对接融合。成功举办两届石墨烯应用创新大赛,16个石墨烯应用项目签约落地。其中,2017年石墨烯创新创业大赛签约的10个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万锂泰5万吨电池负极材料、宝泰隆2000吨石墨烯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项目完成主体工程,1000吨石墨烯导电油墨项目进入调试阶段;鑫科纳米1万吨石墨烯防腐涂料、3000吨石墨烯钛纳米聚合物涂料、2万吨耐高温石墨烯树脂项目,已实现部分产能,即将全面投产。



  大庆高新区围绕建设国家一流创新型科技园区,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不断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2018年上半年,高新技术增加值12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62.03%、同比增长12.95%。“通过实施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三年累计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15家、高新技术企业91家。推动30多家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加速成长,使之成为国内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或行业标准制定者和参与者。推动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扩大规模,以市场化方式组合资本、技术、政策资源。”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韩雪松介绍,同时,推动传统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企业与物联网、信息服务类企业合作,通过信息化、智能化转型丰富产品线、提高竞争力,市场拓展到华北、长庆、辽河油田,销售收入实现连年增长。发挥驻大庆央企技术人才优势,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联建石化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平台,推动‘油头化尾’产业加快发展。



  军民融合校地合作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作为与中国航天事业共同成长的高等学府,哈尔滨工业大学在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使命指引下,形成了与生俱来的军民融合特色。哈工大始终坚持特色发展,发挥自身在航天、国防领域的科研特色和优势,成立军民融合领导小组,加强党委对军民融合工作的领导,把军民融合融入哈工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发展当中,融入东北振兴当中。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韩杰才介绍,哈工大十分注重强化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总结微小卫星、激光通信、雷达等重大军民融合技术成果研究经验,实施重大项目培育计划,以军民融合为背景,以国家战略为导向,对前瞻性、颠覆性的技术进行培育,巩固航天国防领域部分技术的领跑优势。注重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学校牵头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地面环境模拟装置开工建设;与东安集团共同发起成立了黑龙江省军民融合产业联盟;成立军民融合研究院,并依托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黑龙江省军民融合研究院等。



  据介绍,在促进军工技术向民用转化方面,哈工大转化航天激光自动化焊接技术成立了哈尔滨工大焊接科技有限公司,为国产C919大飞机开发了首套飞机机身壁板机器人激光焊接装备,与铆接相比,结构减重15%以上,提高效率10倍以上,目前正在承担黑龙冰刀激光焊接机器人智能生产线的研制项目。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军工技术基础,开发了远距离视觉智能安防、森林防火监控、高压线光学高速巡检等系列民用产品,实现了军民融合发展……



  哈工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龙江经济发展。“2017年,学校与省内253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合作400项,向省内企业许可、转让专利149项。持续推进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成立齐齐哈尔、大庆、七台河分院,拓展技术转移辐射范围,累计在孵企业122家,孵化毕业企业23家,2家毕业企业具备上市条件,近5年上缴国家和地方税金近20亿元。”韩杰才介绍。



  东北农业大学一直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秉持着“立足龙江、服务三农”的理念,为我省乡村振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建设了我省首批重点培育智库-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了“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东北农业大学校长包军介绍,“我们强化校地合作,搭建产业升级技术供需平台。加强与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绥化、大庆、七台河、双鸭山等市地合作,通过建立特色产业基地,选派科技服务专家,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推进成果转化项目落地。”东农在全省布局了12个特色产业基地和30余个分布式服务站,带动周边县市区农业科技进步。其中,五常“鸭菌稻特色产业基地”同深圳米世家粮业、松雷集团等企业合作订单生产,种植面积由150亩扩展到5000多亩,每亩纯增效益3000元以上。包军说,“我们还对校企合作对接模式进行了有效探索。学校与120余家农牧企业通过共建校企研发中心等多种合作方式,促进一批优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据了解,“东农豆252”采取了“学校+公司+基地+销售企业”的方式,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9市、47个区县建立生产基地,订单生产、保护价回收,2018年订单计划100万亩。



  “我们还设立了负责科技成果转化的专职机构,出台了《东北农业大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将成果转化收益的奖励比例提高到80%。”包军介绍,东农通过促进科技成果一次性转让,持续向省内种植业输送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及蔬菜等新品种36项、农业机械技术成果14项、豆乳肉蛋深加工技术成果15项、兽药饲料成果10余项。“十二五”以来,学校通过技术转让和许可方式转化专利技术107项,其中80%的成果均在省内落地转化,转化金额达8450万元。学校先后与10家企业签订产业化合作协议,以技术作价入股方式成立股份制公司4家,产业化专利技术成果25项,技术投资作价达5000万元,股份制公司总注册资本突破2亿元。



  加强自主创新 驱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大型舰船主动力研发、生产及装备供货基地。近年来,七〇三所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在军工装备领域实现了舰船主动力装备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海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副所长刘江介绍,“七〇三所紧紧围绕国家能源、动力领域高端装备国产化的急迫需求,依托军工技术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批关键技术攻关,相继完成了天然气长输管线燃气轮机驱动压缩机组、国内首台海上石油平台用双燃料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以及工业领域高端传动装置等的研制,为我国能源领域、动力领域核心装备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在这方面我们坚持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制度。在所内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实施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双轨制’,提高科技人员的物质待遇和政治待遇,建立了科技人员晋升成长通道,引导激励中青年研究人员在科研一线刻苦专研。在外部人才引进方面,研究所近年来成功引进国际人才,组建了10余人的外国专家团队。”刘江说,“我们还加大科技投入,推动自主创新。自2005年开始,研究所每年从自有资金中拿出专项经费设立科技创新研发专项基金,支持新产品研发,额度由最初每年800万元提高到目前的每年2500万元,集中用于能够突破核心技术、市场急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研发。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开展国际技术合作。近年来我所与乌克兰、俄罗斯及欧洲的一些研究机构和企业广泛开展了技术合作,不但促进和提升了自身的技术水平,也大大缩短了重点产品的研发周期。



  作为新中国成立最早的兽医科研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创造了一流的科技成果,在抗击动物疫病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上,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大科技贡献。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所长步志高介绍,“我们以国家重要动物疫病有效防控和净化、公共卫生安全和动物健康等需求为导向,聚焦重点产品研发,加强学科领域交叉,突破相关共性关键技术,成功研制‘H5+H7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等一批新产品。”据了解,“H5+H7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已累计生产和销售疫苗超过120亿羽份,显著降低了家禽H7N9病毒的带毒率,更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方面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与2016年同期766人感染相比,2017年10月以来仅监测3个H7N9人感染病例。



  哈兽研引育并举,多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大格局逐步形成。2017年,该所陈化兰研究员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晓钧、李呈军先后获得优青基金资助。博士后成为创新的生力军,数量逼近全所科研一线人员三分之一。兽医学院渐成规模,在所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已超过500人,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后备军。目前已培植15支创新团队,形成了首席领衔、中青年为骨干、博士后和研究生为基础的团队架构,不断铸就人才结构合理、富有竞争活力的国家队。



  同时,哈兽研加大投入,平台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第一个独立自主设计、建设的动物疫病防控四级实验室投入运行,成为全球少数几个具备大动物四级病原感染试验能力的实验室,作为国之重器,将为国家生物安全提供关键的条件保障。国际参考实验室和合作中心增加到5个,更加深度融入全球预防兽医科技创新网络,全面提高研究所科技创新的全球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研究所还利用已有的国际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拓展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相互合作。拓展与印尼等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研究与技术转化合作,助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相关动物疫病在局部区域或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防控提供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



  产学研相结合推动龙江振兴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是我国铁路货车、铁路起重机的设计主导单位、制造领军企业和产品出口基地。中车齐车公司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着力构建开放式的铁路货车技术创新体系。“我们不断加强技术开发研发平台建设,建成了国家重载快捷铁路货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开放科研平台。同时着力推进产品设计平台、协同仿真分析平台和试验研究平台的建设。建成了行业第一个国家认可的产品实验室和计量理化检测中心,中国船级社唯一认可的冲击试验室,国际领先、世界第二的铁路货车整机疲劳与振动试验台。”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货车研究院副院长魏鸿亮说,“我们还积极与国内外高水平研究机构合作。目前已与西南交大、美国铁路运输技术中心、铁科院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建立起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合作开展前沿、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快速提升了公司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公司拥有4家全资子公司,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51亿元,上缴利税7000余万元。依托省市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着眼国内国际市场,实施技术领先战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铁路货车世界级企业,呈现出集团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良好发展态势。



  通过研发创新、产业模式创新和生态模式与技术创新,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始终将科研创新作为驱动力,打造自身竞争优势,促进奶业高质量发展。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冯丽荣介绍,飞鹤始终以中国的母乳为黄金标准进行研发创新,参与了国家863课题,“十二五”科技计划,省重大新产品项目,承担的省重大新产品项目“母乳化婴幼儿奶粉研制与产业化”,成功研制出高端母乳化婴幼儿产品,获得省政府科技成果产业化突出贡献奖。2018年上半年该产品实现收入29.7亿元。同时飞鹤高度整合国际研发资源,与哈佛医学院等国际高校合作打造研发平台,致力于中国的母乳研究,搭建了中国范围最大的母乳数据库。凭借科研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飞鹤已连续两年入围世界乳制品创新大奖,成为全球首家从配方成分到工艺技术全方位得到组委会认可的婴幼儿奶粉品牌。冯丽荣认为,“对于飞鹤而言,科技创新不仅是竞争力,更是生命力;不仅是为解决问题,更是创造美好生活;不仅为飞鹤乳业持久发展,更为助力新龙江奶业高质量发展,为民族奶业全球竞争力贡献方案和智慧。



  哈尔滨莱特兄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伴随“双创”成长起来的创新型企业,专业从事飞机模拟机研发、生产和服务。“我们一直秉持研发模式创新、引入资源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业布局创新的‘四个创新’理念,”哈尔滨莱特兄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葛俊说,“我们的团队最早创办了‘中国模拟飞行论坛’,目前拥有会员近14万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国内外航空业领域内的专家和一线工作人员,不仅有机长、飞行员,还有地勤、测绘、天气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我们许多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完全来自于他们自发的讨论和研究,我们因此能够快速地收集和整理行业内最新的需求和动态,也可以集各家所长,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而又不受到时间、空间、语言的限制,所以我们才能用很短的时间推出自主研发的产品,成为国内唯一获得‘美国波音’和‘欧洲空中客车’两大飞机制造商‘数据包知识产权授权’的企业。



  腾讯众创空间(哈尔滨)主要是依托腾讯大数据平台优势、黑龙江省产业基础优势,利用“互联网+”模式,深层次挖掘机器人、AR/VR、人工智能、新媒体、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农业等产业发展新空间,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孵化+技术+投资+产业资源一体化的创业孵化服务。“我们依托腾讯开放平台资源优势及开放能力帮助创业者实现商业变现,针对创业的不同阶段,提供包括工商财税、知识产权等11大类1200多项创业服务,照顾创业者全程成长。全方位为创业者提供项目诊断、技术指导、投融资指导等服务。”腾讯众创空间(哈尔滨)总经理曹飞说,“在省科技厅、哈尔滨市科技局的组织带领下,我们携多家入孵项目连续两年赴俄罗斯参加中俄区域商务论坛,帮助项目挖掘更多海外新型合作。同时也组织入孵项目参加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黑龙江绿博会、哈尔滨青博会等大型活动,对接目标受众,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据了解,自2016年成立以来,空间共收录来自全国创业项目申请2000多个,审核筛选70个优质项目落户孵化,毕业项目9个,在孵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个,总估值2.09亿元。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龙江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有未来。我们要进一步推动释放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动力,努力破解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瓶颈,为现代化新龙江建设注入强劲的新动能,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来源:黑龙江日报

 
前三季度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5.5%
  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新一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1690亿元,增长5.人民政府主办
哈尔滨新区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
    在哈尔滨城区松花江北岸,哈尔滨新区像一块磁石吸引四面八方的优质要素向这里集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5.商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