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提升农业竞争力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我国已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必须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如何以科技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如何让农业科技变成现实生产力?如何培养现代农业科技人才?两会委员代表各抒己见。
如何激发农业科研创新活力
——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提升科研人员积极性
“与其他科研领域相比,农业科研周期长,它有自己的规律,我们应该给科研人员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让他们来创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告诉记者,现在,很多科研人员大量的时间用在填表格、应付在考核报销上,科研体制机制并不适应和符合农业的科研周期和规律,这直接影响了农业科研重大成果的出现,“未来,必须要建立符合农业规律的科研体制机制。”
“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章良认为,科技创新要焕发活力,必须要依托体制机制改革,而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有利于进一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调动科研人员参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但眼下,许多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落实这一改革的情况并不理想。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陈章良建议,今后应该着力完善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衔接、健全专业服务体系、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完善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同时加快探索建立知识价值认定评价的标准体系,有效推动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落实。加快完善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的法律框架,强化科研人员合理收入的合法性。同时,他还建议支持科技人员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而针对具体的农业科研项目,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王志刚则认为,农业科研应该进行供给侧改革,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需要。“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我们的农业科研应该多研究规模化、机械化的集成技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适应机械化、集约化生产的需要。以此来提升农业的科技效率,提升农业竞争力。”王志刚同时强调,真正的农业科技发挥力量最大的是在种业,要将农业种业作为主攻方向,不要被国外所控制。而除了种业,还要在延长农产品产业链上发挥科技的作用,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如何让农业科技与生产结合更紧密
——完善农技推广投入机制,创新农技服务形式,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对于农业科技推广,王志刚告诉记者,如果农业技术能与市场相对接,满足市场需要,那相应的配套成果就能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过去我们的农业科技主要针对粮食的产量,现在我们要以供给侧改革来探讨农业科研,只有当技术受市场欢迎的时候,它才能真正显示出竞争力,真正推广开来。因此,从源头上来讲,农业科研工作者必须研究市场需要,跟上时代要求。
尽管我国已经完成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基层农技推广站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发挥作用,但全国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思美认为,各地对于基层农技推广的重视还不够。农业新技术推广的费用,未在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支出中单独列项,很多地区机制不够完善,而在新品种与新技术推广方面,地方科研单位未能与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有效结合,存在着技术与推广部门脱节的问题。
“我们的科技推广体系,从人员各方面都比国际上领先,比发达国家农业的人都多,但要让它发挥作用,除了推广机制要创新,也要加大投入,想办法让体系活起来,让农技员能够走到田间地头去。”全国政协委员、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尚勋武如是说。
温思美建议,各级政府把农业科技服务置于农村经济发展整体规划全盘考虑,财政预算单独列项,并逐年增加经费,确保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新技术推广等费用支出。同时,建议结合各地区的主导农业产业组建由“1个高校科研单位专家团队+1个本地农业科技推广小组+若干个经营主体”组成的产学研联盟,组建农科教结合型的农业科技服务队,让农业技术真正变成生产力。
而针对全国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太和县张槐村种植大户徐淙祥则希望,国家能加大财政对“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移支付力度,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全程产业链改造升级”。
如何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政策扶持培养农业高端人才,留住基层农业科技人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解决科技问题,支撑现代农业,根本上还是要靠人才。作为农业院校校长,王志刚坦言,由于农业效益不高,与其他领域相比,农业领域一直面临高端人才匮乏的问题。一方面,在高校招生上,与其他专业院校相比,愿意进入农业院校的优秀学生比例相对较低,农业院校在生源上不占优;另一方面,很多涉农专业毕业的孩子最后也没有选择从事农业。
“在高校人才的培养上,优秀的人才不从事农业,从事农业教育的科研队伍素质良莠不齐,这都间接影响了现代农业人才的匮乏。眼下可能问题还没有显现出来,未来十年二十年,问题可能就会出现。”王志刚希望,国家能建立特殊的扶持政策,引导和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进入到农业领域中来,并且愿意选择留在农业这个行业。
针对涉农职业院校学生不愿意从事农业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彭墩村党总支书记张德华则建议,及时调整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农民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之路;打造培训网络,优化就业环境,为涉农专业的毕业生提供展示技能的平台,让他们成为“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职业农民。
另外,农业发展还需要基层技术推广的人才。温思美认为,现在市、县(市、区)、镇农业科技人员大多是上世纪80~90年代的大中专毕业生,参加在岗系统培训和外出参观学习先进技术的机会较少,普遍业务知识比较单一,加上在市场信息、经营管理、储运加工等方面的知识严重不足和存在能力上的欠缺,因此,在指导和服务各地农业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建设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同时他们的待遇水平也不够高。对此,他建议,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建议制定工资福利补助政策,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以留住基层农业科技人才,并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进入农业科技服务队伍。
除了高端人才、基层农技推广人才,现代农业发展,呼唤和需要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而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徐淙祥则建议,国家加大对职业农民的专业技术培训,让他们多学习种植、经营、管理等知识。他认为,针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应该是学以致用,可以成立基地,让农民既可以学到知识,又能在田间地头实践,边学边做,这样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链接
数说成就
56%
截至2015年底,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了56%。
1万个
据统计,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共组织3万名农业科技专家参与农技推广工作,遴选了23万名农技员,建设了1万多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95%
截至2015年底,农业部发布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5%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175项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类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数量达到175项。
未来方向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健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