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孵化功能凸显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茁壮成长

23.12.2016  07:03
  本报讯(记者李爱民)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孵化下,缩短了科技成果产业化及市场化的进程。据悉,位于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内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目前已入驻42家单位60余个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入驻率超过90%,其中销售额过千万元的企业达5家,其他入驻企业年销售额大部分已超百万元。
  为进一步挖掘哈市国际科技合作创新资源,突出对俄科技合作特色,2010年,经科技部批准,哈尔滨市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中心承担了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建设任务。2012年,哈高新区在创新创业广场辟出1万平方米场地,与市科技局联合成立基地理事会,共同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基地是集国际科技成果孵化、产业育成和转移、科技金融及中介服务为一体的全创新链国际科技合作要素集群,以对俄科技合作为重点,开展企业和项目孵化工作。对于入孵企业,我们联合国内外服务机构,在渠道拓展、信息整合、技术咨询评估、法律及中介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哈尔滨市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中心主任孙大永介绍。
  “2013年,我们成立了公司,主要把从俄罗斯引进的高精度传感器应用在农业物联网技术上。在基地的对接下,我们还与韩国科学技术服务中心及俄罗斯无线电电子技术研究所成了合作伙伴。”哈尔滨翔冠物联网应用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殿喜说,2015年、2016年,公司销售额均达到3000多万元,公司发展如此之快除了基地给予的技术对接,还缘于哈尔滨市科技局大力推荐与宣传,让公司承接到省市很多项目,如甘南兴十四村、望奎、克东等示范项目。目前,该公司与俄罗斯无线电电子技术研究所签署合同,共建联合实验室,从事农业物联网研究,未来将推出几款联合开发的新产品,力争将公司做成龙江龙头企业。在国内节能环保材料领域表现不俗的黑龙江省滨利科技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为了加强对俄合作,于2011年入驻基地,目前,该公司在基地的帮助下引进了俄罗斯纳米技术,不但打开了国内市场,还在俄罗斯建立了工厂,今年销售额可过千万元,预计2017年翻三番。
  据悉,截至目前,入驻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项目包括农业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建筑用轻质复合隔墙板建设项目、金属表面电解质等离子加工机床项目等。这些项目以研发孵化和产业化前期培育为主,涉及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与环保等领域,研发及技术水平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部分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孙大永说,针对基地入驻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缺乏的问题,基地与建设银行、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以及多家投融资公司合作,提供一系列金融产品及服务。目前,基地内已有6家企业在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另有两家企业正在接受新三板上市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