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我校李隆球教授奋斗故事

18.12.2022  08:02

哈工大全媒体(马晓雪/文)12月17日晚,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系列报道《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播出《球:拼搏求索 见“微”知著》,报道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我校机电学院李隆球教授及其团队拼搏求索十余载,不断取得科研新突破的奋斗故事。

相关报道如下:





将数以万计、极其微小的微纳机器人注射进人体内,发现异常后就精准释放药物,杀死癌变细胞,这是人类梦寐以求的治疗方法。最近,哈尔滨工业大学李隆球教授团队在磁驱微纳机器人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未来将实现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 李隆球 :我们的头发丝直径大概就是四五十微米,(微纳机器人)可能就是我们头发丝直径的百分之一,通过光声磁等等各种物理场对它进行操控,必须要非常精准化。



80后的李隆球与这些微纳结构已经打了17年交道。2005年从哈工大本科毕业后,李隆球就开始跟随导师张广玉教授研究极端环境微纳结构高端测控装备。当时,国内在这一领域还是空白,他和团队常年往返于实验室和油井之间,冬天的大庆油田寒冷彻骨,让身为湖南人的李隆球至今难忘。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 李隆球 :当时去现场接线,电烙铁正常应该是烫手的。零下30度风一吹呼呼的,那烙铁吹得都是凉的。感觉受不了的时候怎么办呢,因为都是荒郊野岭,也没有房子,都上车喝酒去,喝完之后全身马上就暖和起来。



艰难的环境,磨砺出了李隆球不惧困难、勇于拼搏的意志。经过近8年的技术积累,团队突破了井下极端环境多种关键技术难题,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可控知识产权的井下精细分层智能注配装备,并在大庆、胜利等国有大型主力油田全面推广应用。今年,这项发明获得了黑龙江省专利金奖。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博士生 冯译文 :可以用一个“”字来描述李老师,会朝向一个目标坚持不懈的这种执着的精神,对我影响是最深远的。



2012年,李隆球跟随张广玉教授团队开始为问天、梦天实验舱研制转位机构地面模拟测试系统。为了克服转位机构负载质量大、惯量大、地面模拟摩擦高等难题,光论证报告他们就撰写了二三十个版本。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 周德开 :卡在一个环节就是解决不了,来回推倒重建的过程当中,是一个很熬人的过程。每梳理一次,在航天领域当中就是一次归零的过程。



历时3年终有结果。李隆球和团队研制出了稳定、可靠的转位机构地面模拟测试系统,助力问天、梦天实验舱成功转位。在学校和学院的人才政策支持下,李隆球被破格提拔为教授,成立青年科学家工作室。多年来,他和团队面向国家需求,在微纳结构研究领域不断取得新成就。前不久,李隆球还荣获了中国青年科技奖。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 李隆球 :科研就得像我们在高原里面修高铁一样。必须得要做到这种遇山修路、遇水架桥,才能走过去,就是永远在奋斗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