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提升科研机构团队创新能力 让成果产业化中间环节活力充分释放

12.05.2017  14:14
  □本报记者彭溢
  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链条上,科研院所是介于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中间环节。与高校相比,他们的成果更接近于市场,更易于转化;而与企业相比,他们的科研水平更高,更擅于攻克企业在生产实践中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因此,科研院所中的创新力量是我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支撑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在省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计划中,省科技厅连续三年支持了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等21个中直、省属科研院所的29个创新团队建设,使他们在机器人及自动化成套装备开发、寒地冬期施工技术、马铃薯提质增效等领域的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及服务龙江产业发展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黑土资源保护团队为培肥地力开良方
  日前,刚从意大利罗马参加完世界粮农组织会议的魏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说,这次会上启动了全球黑土保护联盟,而拥有我国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黑土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创新团队的黑龙江省农科院,成为了全球黑土保护联盟的组委会之一。魏丹就是省农科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所长、黑土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创新团队的带头人。
  如何对在农业生产中受损的土壤进行修复,提高黑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是魏丹及其团队的科研主攻方向。在这个有一半以上成员是女同志的团队中,大多数人在一年之中有一半时间是在田间地头度过的,“当初团队中最漂亮的新娘,在风吹日晒中,变成了灰头土脸的‘小老太太’”,魏丹举例说。扎实严谨的研究,使他们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团队破解大豆连作难题的研究成果“黑土区连作大豆土壤障碍消减及最佳养分管理技术”项目获得省科学进步一等奖。并获得了省科技厅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计划“黑土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团队”项目资助。
  在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下,黑土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创新团队先后承担了科技部“黑土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和“东北黑土和北方风沙盐碱土沃土技术模式研究”,承担了省科技厅“黑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和“障碍土壤改良和养分管理”等重大专项。团队的科研成果“主要粮食产区农田土壤有机质演变与提升综合技术及应用”获得了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仅团队牵头组建的高效现代化大农业(嫩江)示范区,目前水田面积突破3万亩,玉米100万亩,稳定了嫩江粮食15亿公斤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激发团队创新活力成果应用谱写新篇
  “黑土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团队”项目是近三年来省科技厅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计划,扶持的29个中直、省属科研院所创新团队之一。据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三年来,通过专项实施,激发了这29个创新团队的创新活力,使他们在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实效。共形成新技术54项,新品种65个,新材料67种,技术规范8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8项,获批国家技术标准2项。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承担的“猪病毒性腹泻防控新技术的研发及应用”项目中,团队研制成功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G5型)三联活疫苗获得中国农科院杰出科技创新奖。该疫苗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是国内第一个针对猪轮状病毒的活疫苗,而且能够做到一次免疫接种,同时预防三种主要危害养猪业的重大疫病,尤其对控制混合感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给我国养猪业带来福音。该疫苗的成功应用,每年预计可为我国养猪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0多亿元人民币。
  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寒地建设工程冬期施工技术创新”项目,团队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木兰大桥冬期施工、哈尔滨热电厂冬期施工、哈尔滨地铁等重大工程的冬季施工建设;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承担的“黑龙江省生态灌区水利技术”项目,设计开发矩形渠定型产品,在我省多地得到推广应用;省农科院植物脱毒苗木研究所承担的“马铃薯提质增效综合配套工程技术研究”项目,则建立了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报及远程监控技术体系、马铃薯种苗种薯质量认证溯源系统。
  培养引进创新人才助力龙江振兴发展
  省科技厅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计划,通过对这29个创新团队的扶持,还为我省培养和引进了一批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包括博士后17人,博士56人,硕士131人;2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
  省工研院承担的“机器人及自动化成套装备开发与产业化应用”团队项目,以项目研发、产品应用为载体和手段,吸引、培养了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高端技术人才与技术管理人才,由建立之初培养15人发展到33人的技术研发团队,其中博士6人、硕士9人。团队获批哈尔滨市“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2016年市级领军人才梯队。省石化院通过承担“特种复合材料用结构胶接体系研制”专项,进行学科团队建设,培养博士5人、硕士15人。
  在省科技厅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计划的带动下,我省中直、省属科研院所也纷纷加强自身创新团队的建设。仅省科学院,就梳理支持了智能智造、石墨深加工、核技术应用等领域的33个科研创新团队。
  为促进创新人才的价值充分释放,我省将落实《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实施意见》,落实科技成果作价入股、股权激励等政策,引导科研院所靠市场化组织方式实现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同时,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落实国家《关于实行以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制度,让科技人才大展其长,通过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助力龙江振兴发展。
科技引领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链奔百亿元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新华网黑龙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