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变宝之路 须闯市场关

27.10.2014  13:14

  总量1650万吨,综合利用率为41.5%,每年,我市仍有近千万吨秸秆迫切要找“归宿”——

  秸秆变宝之路 须闯市场关

  哈尔滨日报记者 温婧璐

  10月8日,为保护环境,我市发布了《禁止野外焚烧秸秆实施方案》,提出在全市区域内禁烧秸秆。这意味着,焚烧秸秆以便翻地的传统一夜之间须彻底改变,秸秆迫切要找“归宿”。

  目前,我市秸秆资源总量为1650万吨,综合利用率为41.5%,还有约965万吨的秸秆被废弃。从制成生物质燃料,到制成建材、饲料,我市各地已有很多成熟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且环保效益明显,但秸秆焚烧仍屡禁不绝。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农民要赶在下雪前完成秋整地时间紧迫外,成本倒挂更是阻碍秸秆综合利用的“拦路石”。

  综合利用有范本

  近年,我市先后在宾县、双城、松北区、巴彦县、通河县、阿城区等地建成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和生物质发电项目10余处。

  在双城的黑龙江省乳家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秸秆的皮与穰分离,皮加工成甲醛或加工成出口板材,穰变成全价饲料。一年光制作板材就要消耗15万吨秸秆。在水稻主产区方正县,水稻秸秆(稻草)早已变废为宝——该县的天顺杰纸面稻草板厂将其处理后,变成一张张保暖、防水、防火的稻草板,不但国内山东、吉林、辽宁大量购买,韩国也用这种稻草板盖别墅。

  为降低秸秆运输成本,依兰创造了“就地解决”模式。该县慧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生态循环产业示范园区项目建在耕地旁。农民将秸秆打包成一米见方的“秸秆砖”放在地里,不用运输,也不用管理,来年开春时,经过一冬风化的秸秆可卖给地旁边的企业变成清洁能源。

  成本倒挂推广难

  既然秸秆综合利用创收又环保,为啥仍有农民偷偷烧秸秆?“农民要赶在下雪前完成秋整地,时间不等人”、“秸秆运输成本高,收入抵不上油钱”……

  龙能伟业燃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光辉将企业的秸秆成型燃料生产基地设在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宾县。宾县年产秸秆约120万吨,龙能伟业目前最多消耗5万吨秸秆制成燃料,可就连这5万吨秸秆的成本也让罗光辉很犯愁。

  秸秆成型燃料,要经历从田间地头收集秸秆、打包成捆、运输到厂、筛选一米长的优质秸秆、风化烘干、粉碎、压碎、切割、包装等一系列过程才能出厂。为降低成本,龙能伟业想尽办法。“以前一吨秸秆收购成本是240元,现在我们换了模式:让农民免费将秸秆提供给企业,由企业负责秸秆的收集和运输,回报以免费为农民秋整地。这样秸秆原料成本可降低到150元。”罗光辉告诉记者,尽管一再压缩成本,但一吨秸秆成型燃料的保本售价也无法低于600元。

  每吨600元的秸秆成型燃料销价,比煤价还高。而且秸秆成型燃料的燃烧热值为3900大卡,煤的燃烧热值为5000—8000大卡。价格高、热值低,使秸秆成型燃料难有销路。虽然这种固化颗粒燃料极具环保价值,燃烧时不产生危害大气环境的污染物质,但效益至上的企业鲜有选择这种燃料的。

  科技助力消化成本

  “秸秆综合利用,运输、打包费用占大头,农民承受不了这个成本,所以禁烧秸秆屡禁不绝。”多年从事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研究的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教授陈海涛说,既然制成颗粒燃料成本居高不下,不如就地还田做肥料。目前,陈教授正在研究推广“侧向清秸覆秸精量播种技术”。据他说,该技术不管秋季收割时秸秆是什么状态,都可以让秸秆在来年春天播种时,作为肥料覆盖在土地上。

  与陈教授的思路不同,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东北林大生物质能技术工程中心主任王树阳认为,因为土地的溶解能力有限,秸秆还田最多能消耗30%的秸秆,所以这不是解决秸秆出路的根本办法。解决秸秆综合利用成本倒挂问题,要有相关政策向清洁能源倾斜,要不断完善秸秆综合利用市场机制。秸秆综合利用企业更要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来降低成本。

  “与传统能源煤炭相比,秸秆制成的颗粒燃料每吨600元肯定没有竞争力。”王树阳说,如果继续提高科技含量,比如将秸秆制成生物质清洁燃油,1吨燃油最高可卖到3000元。1吨燃油所产生的热能与半吨柴油几乎一致,而半吨柴油售价在4500元到5000元之间,这样生物质清洁燃油与柴油相比,竞争优势就有了。“秸秆综合利用只有拥有竞争力,才能既创造生态效益,又保证企业利益。”(编辑:李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