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解析哈尔滨2016中考试卷:“接地气”扣教材 稳中求变

26.06.2016  20:40

  25日,哈尔滨市2016年中考开考,首日考试科目是语文、综合(物理、化学),生活报特邀哈尔滨剑桥三中名师解析试卷,为考生和家长们送上最新一手材料,及时准确了解今年中考试卷的题型变化和难易度。

  【语文】

  作文贴近生活学生“有话可说

  名师简介:

  王和玺,剑桥三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多次获得哈尔滨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2016年中考历次模拟考试全区第一名班级的班主任,各科成绩与总平均分均为全区第一。

  今年中考语文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学生生活实际及现实社会紧密联系,体现了大稳小变、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总体趋势。语文试题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广,回避了繁、偏、难、怪、旧和似是而非试题,整体难度与去年基本持平。试题注重基础性,只要学生紧紧抓住基础不放,并具备一定的灵活应变能力,就能考出佳绩。试题中字词音形、语病、文言文、诗词等题型,注重考查学生平时的语文知识积累与实际运用,紧扣教材与考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被融于2016年中考语文的课外阅读中,三种文体的篇章选择紧扣现实生活与社会热点,全面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水平和语言表述能力。记叙文《父亲的城池》从亲情角度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语段中更注重对句子的解读。课外阅读中对考点的把握,各句段标点及语言文字规范到位,做到叙述简洁,流畅易懂,逻辑严密无歧义即可。

  命题作文“入门”,字典意义是“得到门径,初步的学会”,学生可写对展现在自身面前的崭新领域的某个学科、某项运动、某种特长等的初始认知和渐进熟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入迷”不等于“入门”,“入迷”是“入门”的良好条件,而“入门”则是“入迷”的理想结果,要想“入门”,必须“入迷”,“入迷”是兴趣所致,“入门”则是理性进入。学生如只停留在“入迷”层面,则有可能偏题。

  从材料作文多个论点的提示中可以看出,学生能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最想表达的立意方向和写作素材,使文章更贴近生活实际,而不至于去编造。无论是“言行文明”,还是“知错就改”,亦或是“做人要有主见”等角度,学生完全“有话可说”、“有物可言”、“有据可引”、“有感可发”。

  【物理】

  难度稳中有降插图多源于教材

  名师简介:

  姜洪刚,剑桥三中物理教研组组长,哈尔滨市物理学科带头人,从教13年,教过十届毕业班,指导过百余名学生参加全国物理竞赛并获奖。

  今年中考物理试题延续了近年来哈尔滨市中考物理试题的模式,与去年相比,难度稳中有降,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了,在立足基础的同时,凸显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全卷图文并茂,考查学生最熟悉的情景,阅读量适中,难度适宜,整体较为平稳,有利于缓解学生答题时的紧张情绪。

  物理试题呈现出选材紧扣课本的特点,多个小题中的插图来自课本,或在课本插图的基础上稍作变化,而且不少试题的素材来源于课本,对考生来说是熟悉的,这就要求学生回归教材、抓住课堂。试题的另一个特点是贴近生活,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试题从不同侧面体现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只有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才能对此类问题应对自如。

  试卷中不少试题综合了课本内容和课后练习,考查了力学、光学、热学和电学等知识,利用课本插图,巧妙地设计了问题的情境,在考查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答题习惯。

  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观察与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今年考了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既重视对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又突出了对实验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此外,试题中的设问由易到难,而且尽量不相互影响,即使前面一问没有答好,也可能不影响后面答题,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取得较好的成绩。另外,试卷充分彰显了物理学科的特色,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将图像与题目的其他条件相结合,运用比例求解,这类试题能够比较客观地考查不同层次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

  【化学】

  试题“接地气”关注社会热点

  名师简介:

  夏重阳,剑桥三中化学教研组组长,哈尔滨市骨干教师,哈尔滨市优秀教师,全国初中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整体来看,化学试题的题型与去年相比稳中求新,总体难度接近。整套试卷体现了三个“关注”,即关注社会热点,关注人体健康,关注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将社会热点问题作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这就要求学生会用化学视角来分析、看待问题,将素材中提出的问题与化学知识相联系,用所学的相关知识来解答。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提炼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紧扣教材,灵活进行知识迁移,将教材相关知识结合问题情境完整、准确而又合理地呈现出来,从而解释或解决核心热点问题。在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某些问题的设计上更加灵活、更有梯度,考点和问法均有变化和突破,试题比较“接地气”。基础知识覆盖面高达95%,素材选取来源于教材。

  选择题中,基础题、中等题、拔高题难度比例为5:3:2。填空题28题奶油玉米富含什么营养素也都源于教材,将考生熟悉的家乡知名品牌作为试题素材编入考卷,将枯燥的化学题设计得更贴近生活。微观模拟题来源于八年级教材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考查学生用微观的角度解释化合反应的实质,同时也强化考查了教材中的一些实验,如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等问题。环境问题所考查的是天然气充分燃烧的条件,都来源于教材。

  实验题考查了学生两气制取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与燃烧的条件有机结合,比较灵活。34题以教材中出现的实验为载体,通过氢氧化钡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反应角度考查学生设计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牢固、全面,而且更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