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初步设计及概算报告通过评审

10.01.2017  17:06


哈工大报讯(刘培香/文 兰锐/图)1月8日,我校牵头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科技咨询委员会学术会议暨初步设计方案评审会召开。会议同意“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初步设计及概算报告通过评审。校长兼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项目负责人周玉院士出席会议,并为科技咨询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科技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王礼恒院士,科技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杜善义院士,委员蔡鹤皋院士、王子才院士等中外高校、科研机构院士、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周玉在致辞中向与会专家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是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之一、航天技术和空间科学的基础研究平台,也是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整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装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首个综合研究多因素空间环境耦合效应的大型装置,是对中国目前该领域基础研究条件的一次重大提升,对于揭示深层次的科学规律、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化航天评价标准体系、解决世界重大航天技术和空间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把握装置未来服务的科学研究方向,凝练热点、前沿科学研究问题,服务国家需求和科学发展,学校成立了由国际、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组成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科技咨询委员会,对项目建议方案的设计及工程建设中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提供评议和咨询意见。希望各位院士、专家、学者对“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的整体建设方案提出意见建议,积极献计献策,使设计方案进一步优化,更好地支撑科学目标的实现。

王礼恒院士主持学术会议并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能够畅所欲言,对“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建设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使项目建设能够顺利开展,形成领先的研究条件和能力,建成我国乃至世界空间科学和航天技术基础研究的重要平台和基地,从而有力地支撑科技强国、航天强国建设。

副校长兼大科学工程专项建设指挥部总设计师韩杰才院士从项目概述、初步设计方案、投资概算、建设周期、进度计划和组织管理等方面作了“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初步设计报告。根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为保障人类太空探索活动的顺利开展,突破地面单因素模拟的局限,全面了解空间环境综合因素对物质的作用和影响,2015年9月21日,“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建议书获国家发改委正式立项批复。2016年8月18日,项目可行性方案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今年1月3日,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复,初步设计工作已基本完成。经过多年的准备和预研,目前学校与国内外多个研究单位合作设计论证,各系统方案的关键技术获得突破,构建了一支能够保障后续研究的国际化队伍,通过多方支持、联合共建、全球视野和开放共享,为“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的顺利建设奠定了基础。

科技咨询委员会委员围绕“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的项目定位、科学目标、工程目标、设计方案、技术细节等进行了研讨交流,并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审议,会议同意“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初步设计及概算报告通过评审,并建议按专家意见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建立用户委员会。

副校长兼大科学工程专项建设指挥部总指挥郭斌主持会议开幕式并宣读科技咨询委员会名单。副校长邓宗全,校长助理兼大科学工程专项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师刘宏,大科学工程专项建设指挥部、科工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相关学科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

周玉校长致辞

王礼恒院士主持会议

韩杰才副校长作工作报告

委员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