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立足优势资源突出重点工作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15.07.2014  13:14
  本网讯(张霁月)  佳木斯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整合“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涉农资金项目,重点扶持桦川、富锦等地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区,努力为“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趟新路、做示范,为传统农业向“两高一优”现代化农业发展积累经验。 

  1、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主要是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加强农业生产基础建设,向集约化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一是充分发挥我市土地集中连片、农机力量雄厚、科技支撑能力强等区域特有优势,突出规模化生产,以贯穿我市的哈同、哈肇公路为重点,整合“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涉农项目,集中打造8条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带,其中水稻5条,玉米3条;二是示范带综合运用大型农业机械、粮食增产模式攻关成果和先进生产经营管理方式,推进各类农业生产要素聚集,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和农业标准化水平,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提档升级;三是同步加快推进全市5处万亩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牵动、新技术集成组装应用,将其打造成具备较高科技含量的农业科技示范田和现代农业样板田。目前,已基本建设完成,将为全国产粮大县培训班提供高标准的现代农业展示现场。 

  2、改变农业经营方式。主要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加快土地流转,改变一家一户的经营为组织化经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家庭承包的基础地位,通过企业带动、政府拉动、能人领办、政策引导和依法管理,促进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今年,全市已建农民专业合作社780个、家庭农场85个、专业大户93个,总数分别达到2400个、8507个、3063个,新建规范社97个。依法加强对各类经营主体特别是农机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引进了哈尔滨巨邦公司、北京金铭恒源公司等多家农业企业,提升了我市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水平。如汤原县引进金铭恒源(北京)投资有限公司注入工商资本流转经营3.04万亩土地,创建了有机稻米产业园,并引入10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在产业园耕种。到2015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00个,总数达到1500个以上,种植业合作社规模经营面积600万亩以上;到2020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0个,总数达到2000个以上,种植业合作社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鼓励发展专业大户。到2015年发展农村专业大户300户,到2020年再发展专业大户600户。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到2015年发展家庭农场600个,到2020年再发展1000个。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利用我市现有的阳光村务工程网络,建立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网络和县(市)、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到2015年,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建设全覆盖。 

  3、改革农村社会服务体系。主要是开展农业有害生物灾害预警防控、现代种业集团组建、农机合作社建设、农业信息服务、农资供销网络建设。建立农业有害生物灾害预警防控网络。争取投资5000万元,到2015年建立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的覆盖全区的“三江平原农业生物灾害预警中心”1处,建立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的分中心控制室6处,建立乡级监测站63个。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做到有害生物统防统治,最大程度降低有害生物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建立现代种业集团。到2015年组建牵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现代种业集团3个(其中:大型水稻种业集团2个,玉米种业集团1个),进一步突出我市水稻种业在全省第二、三、四积温带种子供应的主导地位,使水稻品种省内市场占有率由目前的60%提升到70%以上,玉米品种自繁推广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快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到2020年争取投资23亿元,新组建现代化农机专业合作社307个,其中:旱田合作社51个(需国省投资3.06亿元),水田合作社256个(需国省投资7.68亿元)。建立健全农资供销网络。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牵动,到2015年,建设乡(镇)级农资供销点40个,建设村级农资供销点350个。到2020年实现农资供销网点乡、村两级全覆盖。 

  4、配套农机保障体系。主要是在发展农机装备制造产业上开展项目建设。在农机装备研发上,开发大型系统化、多能化、智能化、轻量化、环保化稻麦、玉米、大豆联合收割机和高速乘坐式插秧机、可应用卫星定位的大型智能化精准播种机、免耕覆盖施肥气力式精密播种联合作业机、水稻工厂化育秧设备等产品。在收获机械制造上,研发生产履带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甜菜、马铃薯、烟草、蔬菜、饲料等经济作物收获机及中小型喷灌设备。在大中型拖拉机生产上,重点发展80-160马力大型拖拉机和中马力水田拖拉机。在大型拖拉机配套农具生产上,重点发展联合整地机、耕耘机、高速碎土圆盘耙、高速双向翻转犁、大垄起垄机等整地机械。在完善农机配套产业体系建设上,重点建设铸造中心、焊接中心、电镀中心、拾禾器总成等配套加工企业,发展小农机。 

  5、配套科技保障体系。主要是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建设等。健全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到2015年全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由现在的648人增加到800人,农业技术推广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到2020年全市农业技术推广岗位总数达到1000个,农业技术推广技术覆盖率达到100%。完善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争取投资9765万元在全市63个乡级农业技术推广站完善体系配套建设,全部建成标准化乡镇级推广站。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和素质培训。到2015年要有50%以上的农业技术人员实现培训,需要培训费2000万元。到2020年全部的农业技术人员实现培训,需要培训费5000万元。加强农民培训。到2015年,建立5个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基地,培养带头人3000人,每个村至少有3-4名高素质带头人;到2020年,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5000人,每个村有5-6名高素质带头人。对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管理人员实行普训制,2015年,合作社管理人员培训全部完成。2015年培训新型农民15万人,2020年培训20万人。 

  6、完善市场配套体系。主要是指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现代农产品物流网络、创新农产品交易方式等,搞活农产品流通。到2015年,市域内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达到6个。扶持培育5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流通领域延伸,引导和扶持2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直接进入“农超对接”专柜。扶持搞活63个乡镇大集。扶持建设20个特色产地市场。构建现代粮食运输物流网络。构建新型粮食购销和仓储物流网络。改善物流设施。发展物流园区。创新物流方式。创新农产品交易方式。 

  7、推进农业产业化战略。以水稻、玉米、大豆、生猪、肉禽和酒饮等产业为重点,实行一城(佳木斯)带五区(富锦、同江、桦川、桦南、汤原)产业发展战略,打造辐射三江平原的全国最佳绿色、有机食品加工基地。绿色食品产业农产品加工能力、精深加工率,到2015年分别达到900万吨、30%以上;到2020年分别达到1200万吨、50%左右。 

  8、推进食品安全战略。紧紧围绕创建食品安全城,深入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突出重点,加大农产品体系建设力度,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建设具有佳木斯特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主要包括推进试点示范,提高检测能力与水平,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立健全农产品准入准出制度等方面。 

  9、推进黑土保护战略。全面实施《黑龙江省耕地保养条例》,通过实施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土壤有机质提升、水土保持等项目建设,采取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增加生物肥料使用等方式,大力加快耕地培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到2015年,测土配方施肥年应用面积达到420万亩,三大作物秸秆还田率提升到85%以上,促进全市耕地质量整体提升1个等级;到2020年,秸秆还田及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区域全覆盖,促进耕地质量整体提升1.5个等级。同时加强森林草原和湿地保护与建设,加强水资源环境保护、加强农村环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