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胸痛 原地别动少说话

21.11.2014  12:00

  生活报20日讯 (记者霍营) 20日是我国首个“心梗救治日”,记者从哈医大二院举行的心梗救治演习现场了解到,我国每年急性心梗的发病数量为50万~60万,但仅有5%的患者能够得到早期的及时治疗。专家提醒,心梗患者的救治要争分夺秒,抓住120分钟的“黄金时间”。

   心绞痛发作要缓慢深呼吸

  据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胸痛中心技术总监于波教授介绍,患者发生首次心梗的死亡率为30%,再次发生心梗的几率要比常人高4倍,死亡率达60%。他提醒,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或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抽烟、喝酒的人群,尤其是40-50岁男性,当肚脐以上到下巴以下突发不明原因疼痛,应警惕是心脏问题。特别当胸部正中,或左胸部位突发疼痛,伴有出汗、恶心、呕吐,约九成是心梗发作。

  另外,胸痛突然发作时,要立即原地休息,不要走动,尽量少说话。尽量不要搬动患者,可以摸患者的脉搏是否规律,并记录时间和脉率。在室内、车内要适当开窗通风,冬季时要注意给患者保暖。其次保持镇静心态,心绞痛发作时,可以半张开嘴,缓慢做深呼吸,这样可快速增加体内氧气含量,加快疼痛缓解速度。

  第三,建议患者身边随时带着硝酸甘油片,心绞痛时立即含服一片,如果疼痛不能完全缓解,可每5分钟重复含1片,但不能超过3次。连续应用3次不缓解,要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这时要立即拨打120送医治疗。

  胸痛中心 让心梗救治缩短至90分钟

  2014年哈市120急救中心接诊的12万患者中,心肌梗死患者数量排在第一位。“心梗患者从发病到血管开通,控制在120分钟内为急救黄金时间。”据于波教授讲,国际上心梗患者救治的平均时间为90分钟,我国为110分钟,我省则为130分钟,导致救治延迟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就诊延迟、治疗延迟等,而其中“首次医疗接触时间”过长,即患者从拨打120再到医院就诊时间过长,直接影响抢救效果。

  于波讲,哈医大二院胸痛中心作为我省首个也是唯一一个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的单位,为我省急性胸痛患者开通绿色通道,24小时接治,自去年10月成立以来,每月收治患者超300例,使心梗患者救治时间缩短至90分钟,大大提高救治水平。

  据哈尔滨120急救中心魏彤主任介绍,目前该中心有5台重症监护急救车与哈医大二院胸痛中心配备远程网络,接诊后,急救人员将第一时间通过视频或微信将患者心电图等信息传送到胸痛中心。如今,由急救人员和医生组成的微信群已达到55人。

  “心梗救治日”:为了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救治流程,让更多患者意识到第一时间救治的意义所在,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提议并得到国家卫计委支持后,确定每年的11月20日为中国“心梗救治日”。把11月20日定为“心梗救治日”的意义在于,1120指两个120,其一是当患者出现心脏不适症状时,要呼叫120;第二个120指救治心肌梗死的黄金时间为120分钟。在120分钟内抢救能得到最好的救治效果,如果超出这段黄金时间,死亡率将大大增加,120分钟其实是一个生死攸关的界限。(编辑:李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