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复苏的“伊维尔”

13.06.2014  00:51
饱经风霜的“伊维尔”静静地注视着这个城市,默默细数着她的沧桑变化。  

  21日,晴。哈尔滨刚刚渡过了暴雪天,满眼的白色让哈尔滨这座城市越发地变得俏皮、可爱。冬季应该是哈尔滨最吸引人的时节,全世界各地的人们聚在这儿拥抱雪、感受冰雪的魅力。其实,哈尔滨驰名中外的不仅仅是冰雪,还有那曾经遍布哈尔滨角落的教堂。或许这些教堂早已变得破烂不堪,甚至斑驳的不见曾经的摸样,但从这些残留下的教堂中,我们依旧能嗅到过去的种种,那有关哈尔滨的特殊记忆。

  在哈尔滨,人人都知道霁虹桥,它是很多外地游客到达及离开哈尔滨的“必经之路”,但你若向路人打听霁虹桥附近有一座教堂,相信很多人都会露出疑惑的表情。位于道里、南岗区的交界处的工厂胡同,有一座军用东正教堂名叫“伊维尔”,曾经辉煌堪比索菲亚大教堂的伊维尔教堂,如今却低调沉静地矗立在一片民居楼中。

  沿着霁虹街前行,抵达霁虹街与工厂胡同的交口,眼前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沿着小路前行100米,在一个街道办事处与门市商铺的中间夹着的一个小院子内,被白雪覆盖着的伊维尔教堂隐匿在这儿。绕着伊维尔教堂前行,抚摸着岁月留下的痕迹。一片暗红、灰黑的老式民宅拥挤而不规则地排列着,把伊维尔教堂围绕在院中央。时光侵蚀过的伊维尔教堂呈现一种残破感,虽然有些雕饰依然清晰,但许多砖瓦都已经破碎。教堂外墙壁上有多处裂痕,整个教堂显得灰暗。周围居民告诉记者,听老一辈人讲,教堂地下室中还保存着很多昔日神职人员的棺木,但由于教堂早已废弃,无法进入看个究竟。

  1898年,随着东正教的传入,沙俄陆续在哈尔滨修建了尼古拉大教堂、圣母升天教堂、江畔圣母领报教堂、伊维尔教堂和索菲亚教堂等。1899年,新市街车站街(现南岗区红军街)动工修建了驰名中外的圣尼古拉大教堂,此后的二十余年,在哈尔滨市区及铁路沿线,沙俄又修建了六十余所东正教教堂。1908年,伊维尔教堂建在霁虹街上,紧随其后,同一年又修建了索菲亚教堂。因两者均为随军教堂,故伊维尔教堂和索菲亚教堂被称为“姊妹”教堂。

  伊维尔教堂是俄罗斯式建筑风格与希腊十字式格局的结合体,总面积555.8平方米,而该教堂最著名的该属它的“洋葱头”。圣伊维尔教堂原有大小五个“洋葱头”穹顶,这在现有的东正教堂中是非常罕见的,但在“文革”期间“洋葱头”均被拆除,现今只留下残破的建筑主体。“伊维尔”不只是一座用于战争的随军教堂,1927年前后,在主教季米特里和基辅音乐学院自由艺术家芭拉诺娃波波娃的倡导下,伊维尔教堂创办了哈尔滨音乐训练班,并开设钢琴、小提琴和声乐班。虽然声乐班的学院多数是白俄青年,但依然为哈尔滨“音乐之城”氛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教堂西北20米处,有一间俄罗斯建筑风格的平房,它就是伊维尔教堂附属孤儿院。最引人注目的是墙壁上的彩色马赛克镶嵌画,宽约3米,高3米,呈倒心形。画面左边是一位侧身站立、挎篮子的俄罗斯妇女,身穿及膝裙子,上棕下蓝,腿上是白色长袜;右边是一只狗,长尾下垂。女子身后绿树环绕,一条小路伸向树林深处,不远处有一座木屋,后面是碧波荡漾的湖水及淡青色的天空。虽然经历了百年的风霜雪雨,但画面依旧保存完好。

  “伊维尔教堂曾长期被占用。由于保护资金匮乏,在近一个世纪的风雨中,伊维尔教堂并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自然与人为的侵害,使其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历史风貌。”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述笑说,伊维尔教堂作为历史见证,记录了东北义和团运动、日俄战争等沙俄侵华史,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伊维尔”又是哈尔滨建筑艺术中的精品,彰显了独特的建筑风格。视必要与可能,修复伊维尔教堂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