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豆包飘香 领路人带富一方

17.07.2016  18:09

记哈尔滨市阿城区亚沟街党工委书记黄文利

  黑龙江日报记者李天池

  这几天,黄文利正忙着“答辩”,考场在北京,“考官们”则是8名国内顶尖的食品专家。如果“考试”过关,亚沟粘豆包将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称号。

  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只要申报成功,亚沟粘豆包品牌价值不但会提升,更会得到法律保护!这对我们百姓致富可是一件大事!”黄文利回答得既紧张又兴奋:“做梦都想让亚沟的小粘豆包‘闯进’大市场,香飘全中国呀!”

   全力打造亚沟粘豆包品牌

  仲夏时节,记者驱车前往亚沟,在快要进入亚沟街道的路边,一块新竖起的“中国粘豆包第一镇”的牌子格外显眼,附近的一位百姓说:“这是我们黄书记立的牌子,粘豆包就是我们亚沟的‘脸儿’。”见到黄文利时,他正在和当地粘豆包企业的部分负责人研究“答辩”的具体事宜,他说:“我昨晚上才从北京赶回来,这次去的目的就是研究给专家们的申报材料,希望我们的准备够充分,能够经得起专家们的各种‘问题’考验。”

  说起为啥要申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识,还得从头讲起。上世纪80年代,亚沟街道当时还被称为亚沟镇,镇内全店村的村民们冬季都会包一些粘豆包自家吃,偶尔多的就会送给亲戚,有心的村民便会将剩下的拿到哈市农贸市场进行售卖,久而久之,全店村成了“豆包村”。而随着粘豆包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知名度也随之提高,并在上世纪90年代被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粘豆包第一镇”荣誉称号,虽是如此,但其品牌影响力仍旧有限。

  “不能让这么好的特色品牌荒废了!”2013年上任之初,黄文利为给自己出了一道道难题,如何提高“小粘豆包”的身价?如何打响品牌?如何保护亚沟粘豆包品牌?……区域内一个知名酒类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事事留心的他被这个例子“点醒”了。为啥亚沟粘豆包不能申请?这样既能提高品牌价值与知名度,又能保护品牌不被滥用!申报之路由此开始。

  “粘玉米要浸泡15~20天、在15℃~20℃之间进行低温发酵、内部结构发生变化,支链淀粉部分转化为直链淀粉,这样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为了能拿到标识,“门外汉”黄文利也是“拼了”!

  该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宋国亮说:“真是认真啊!从亚沟粘豆包的历史、到原料粘玉米的种植、再到工艺生产流程,他一遍遍走访企业,一遍遍请教业内专家和企业家。”这只是开始,以往类似申报都是县市级以上进行,而以乡镇街道申报还是首次,黄文利心里“没底”。从开始申报、到初审、再到国家质检总局的审查……黄文利每一次都一丝不苟地进行准备。

  去了北京7次,找相关部门沟通,了解申报程序……“每次回来一遍遍修改材料,反复推敲是否能‘立得住’,力求不差分毫。”宋国亮说:“黄书记压力很大,生怕因为准备不充分而错失机会,前面已经顺利过关,等专家们评审认可后,我们就真离胜利不远了!”

  一位同他一道去的企业负责人说:“人生地不熟,我们不认识路,要一路打听,黄书记从来不打车,他总说,快走两步就到了,别浪费那钱!”

  采访中,亚沟众多粘豆包企业的负责人纷纷表示,如果能够成功取得标识,品牌影响力就会有很大的提升,这对企业将来在市场的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渐成规模

  在塑造品牌影响力的同时,黄文利也注意到,一直以来,亚沟粘豆包大多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加工,规模小、质量标准不统一,扩大再生产难。为此,他开始着手重新调整亚沟粘豆包生产专业技术协会,由粘豆包企业提名选出“龙头”企业负责人当选会长,并对内部重新“洗牌”。

  及时传达各类信息、信息资源共享、集中采购原料……粘豆包协会“活起来”了,入会的企业也多了起来,“以前协会是由政府牵头,不了解企业诉求,很难让我们‘抱团’形成合力,黄书记觉得协会应该更好地服务企业,所以开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组织再造。”协会会长告诉记者:“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现在的成员已经从原来的70多户,发展到现在的100多户。我们现在对外形成合力闯市场,对内正在制定出相应的粘豆包生产标准。”

  哈尔滨天一生态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葛红东说:“黄书记一门心思为企业着想,他希望‘小豆包’能走入更大的市场,能让我们亚沟粘豆包成为大品牌。哪里有展会,他总是第一时间沟通协调,帮助企业去参加展会,有不愿意去的企业,他总是苦口婆心地劝:‘要为企业发展着想、别看咱豆包小,可是外面市场大啊……’真心实意为企业操心!”

  如今,亚沟区域内粘豆包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据了解,先后有36家生产企业获得产品注册商标,哈尔滨天一生态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吉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陈金生粘豆包生产有限公司等企业成为了亚沟粘豆包生产的龙头企业,年加工量在100万斤以上。其中还有公司的粘豆包获得了QS认证,天一公司更是获得了全国唯一的粘豆包绿色产品认证。目前,亚沟粘豆包的销售网络已经覆盖全国70%以上的大中城市,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地具有良好的销售市场,2013年,更是与香港客商签订了100万元的订单,并销往日本、韩国等国家。

  粘豆包企业的发展,也直接带动了当地粘玉米种植规模,并增加了农民收入。一家粘豆包企业的负责人说:“因为销售量激增,我们已经与多个合作社签了收购订单。”“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正在亚沟街道渐成规模。

   区域经济与基层党建齐头并进

  一面发展区域经济,另一方面基层党建也齐头并进!今年亚沟街道成立了面向农村基层的“农民党校”,这无疑是加强基层党建的一个重要阵地。

  基层党校都学什么?“小党校、大课堂”里面的课程还不少。从党的建设基本理论知识、党章党规,到党的十八大及历次中央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再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等内容都涵盖其中。该街党工委一位工作人员说:“以前我们这里农村党员有300多名,而且大部分年龄偏大,缺少凝聚力,活动缺少吸引力。农民党校成立后,我们吸收了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新型农业主体代表,农村党员的数量已经发展到500名左右,活动有了载体,增强了大家的凝聚力。”

  该街道吉祥村崔刚对党校开学头天的第一堂课仍记忆犹新。他说:“第一堂课是黄书记讲的,主要是讲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说实在的,就拿农业结构调整来说,开始我们根本不知道怎么调、如何调?课堂上黄书记从调结构背景讲起、又讲国家政策、最后又结合我们本地实际讲如何调整,听完我全懂了。这不今年我除了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外,还种植了粘玉米,修建了蔬菜大棚,准备多条腿走路’。”

  他信服地说:“能把政策讲的如此透彻,黄书记肯定没少下功夫!”

  当然在农民党校学习的“学员”,不仅要学,还要教。这些党员各有所长,会经营、懂技术……农民党校恰恰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学习中将自己的专长传授给其他学员,以身示范、言传身教吸引和带动了一大批农民群众。

  黄文利说:“农村党校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党校在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主阵地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更突出了。”(据黑龙江日报)

编辑: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