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仓”里面话“钱”途——黑龙江农村金融改革基层创新扫描

11.03.2015  12:32

  春节刚过,黑龙江桦川县种粮大户王铁人就从床柜里翻出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身份证、户口本,来到当地的农村信用社,通过经营权抵押贷到了8万元春耕生产资金。

  记者近日行走龙江大地,虽然到处冰封雪漫,但来自基层的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正催生着黑土地春潮萌动,破冰前行。

   放活土地承包经营权唤醒“沉睡资本  

  2014年备春耕之际,黑龙江同江市绿农农业合作社5000多亩地因2013年洪灾大面积绝产,“五户联保”的贷款方式失了灵,理事长刘刚急得团团转。

  失望之际,市里的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服务平台给刘刚一个意外的好消息。按照平台的指导,刘刚挨家挨户走访社员,拿到身份证、户口本、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复印材料,通过经营权抵押,从银行贷到75万元。“有了这个办法,我再也不用为今年8000亩地贷款发愁嘞。”刘刚说。

  黑龙江省委财经领导小组秘书长、省发改委副主任臧国忠告诉记者,为了让农民拿到土地经营权进入融资市场的“身份证”,全省通过入户登记、土地丈量、四至标注等程序加快推进土地确权颁证登记,目前已在30多个县市推开。

  克山县搭建起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对土地经营权认证、评估、登记、抵押。克山县副县长杨旭东说,通过该平台,目前全县已登记流转土地210万亩,办理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2万余笔。

  记者在集贤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看到,一沓沓账册本整齐地放着,农信社的信贷员拿着宣传手册,正给农民讲解土地承包经营权如何抵押贷款。

  不少土地因多种因素一时难以确权该怎么办?肇东市从实际出发,对无争议、无纠纷、四至清晰的土地,经村乡市三级核实公示,由肇东市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出具土地承包经营权“视同确权”证,给金融部门作抵押贷款凭证。

   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破解信贷“散小”难题  

  随着经营权的放活,农村金融改革在黑土地上不断创新。肇东市探索产业链担保信贷模式,把银行、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联结在一起。

  因有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提供担保,龙江银行为肇东市一家合作社的7000亩水田放贷600万元。

  肇东市农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庞树军说,由粮食深加工和农资销售企业担保,金融部门给新型经营主体放贷,新型经营主体同企业签订合同,保证向企业采购农资或者销售农产品。2014年肇东市产业链信贷模式贷款总额已达到3200万元。

  在桦川县,土地收益保证也可作抵押贷款。农民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佳木斯金成农村金融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再将土地承包给原农民经营,并向信用社出具愿意与农民共同偿还借款的承诺,而金融公司将从信用社得到一定数额的服务费用。去年桦川县农村信用社通过这种模式放贷8.2亿多元。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黑龙江部分地区蓬勃展开。在中国人民银行克山支行,工作人员演示了当地政府为农村信贷出资建起的信用评价系统,现在已经升级为“黑龙江省县域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记者在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中看到,克山县仁发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被评定为最高等级“AAA”,得分也是少见的90分以上。仁发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凤玉说:“看了合作社以往还贷记录良好,建行黑龙江分行主动找到我,不仅一次性授信1亿元,还把利息降到比其他银行更低的6.9%,我们合作社已成了银行争抢的‘香饽饽’”。

   农业保险联姻信贷 银行吃上“定心丸  

  遇到大的自然灾害,农民还不上贷款时有发生,这是银行的一大隐忧。而保险公司为完成参保任务,虚假承保、虚假理赔、获取财政补贴的现象,在部分地区也不同程度存在。

  如何让农业保险和信贷联姻,降低信贷风险,让农民受益,让保险公司积极参与?

  克山县出台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办理经营权抵押和农村集体机动地抵押贷款,借款人所经营的土地,符合条件的必须参加农业保险,受灾理赔优先偿还银行贷款本息,给银行吃上“定心丸”。

  克山县农业局局长宫长山说,这一举措也调动了农民参加农业保险的积极性,目前克山农业保险面积占到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

  肇东市也在进行农业保险与金融信贷捆绑的试验,并规划推出“土地承包经营权+保单”“土地承包经营权预期经营收益+保单”等保险融资模式,让农民“保多少就可以贷多少”。

  现有农业保险中,农户每亩投保3元,最高每亩可获得180元左右的赔偿。针对这种低投入、低保障的问题,肇东计划今年将现有农业保险按比例放大1-4倍。即农民最高投保12元,相应保额最高达到800元左右,进一步放大保险的融资功能,提高农民投保积极性。

  黑龙江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褚世民说,随着黑龙江抵押担保平台的搭建和市场化手段的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二人转”,正成为政府助推,经营主体、金融机构、上下游产业共同唱主角的大戏。(惠小勇、王建、管建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