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豆轮作""控肥增效"--探寻东北地区绿色增产新元素
新华网北京9月29日电(记者张炼)记者近日在黑龙江、内蒙古等东北粮食主产区调研时了解到,该地区在有望实现粮食“十二连丰”历史佳绩的同时,“粮豆轮作”“控肥增效”等绿色增产模式日益凸显,成为我国东北地区粮食丰产的新亮点。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预计玉米每亩能收1300-1400斤,大豆每亩能收300斤。”黑龙江省北安市东胜乡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崔向民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农民种植两年玉米后,就得种植一年大豆,不然玉米就会得“大斑病”,导致减产或绝收。“大豆收割时间早,这样农民还可以提前深松土壤,为明年玉米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今年经营4万亩土地,其中2.8万亩玉米,1.2万亩大豆。
为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和土地耕作质量,近年来,农业部在北安市推行“粮豆轮作”项目,既实现了稳产,降低了病虫害,还减少了农药施用,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
北安市的“粮豆轮作”仅是东北地区绿色增产的一个缩影。记者一路采访了解到,今年黑龙江遵循“稳粮增收调结构”的思路,积极指导农民转变生产方式。在全省69个县市区实施了183个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建设了200多个农业科技创新集成与示范基地,调动大量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帮助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的内蒙古自治区,在绿色增产方面,则闯出了一条“控肥增效”的新路。记者了解到,按照农业部“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一控两减三基本”和《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有关部署和要求,2015年内蒙古在全区10个盟市10个产粮大县全力打造了10个千亩控肥增效示范区,示范区总规模达到1.6万亩,示范区亩均化肥用量降低15%以上,全区七大生态区的控肥增效技术模式基本形成。
“既实现了粮食增产,又减少了化肥投入。我算了一下,大概每亩光化肥一项就能省40元,我的42亩玉米就能省出1600多元钱。”内蒙古杭锦后旗联增村5社村民曹明恒告诉记者。
杭锦后旗头道镇联增村“控肥增效”核心示范园区是内蒙古农牧业厅遴选全区的唯一“控肥增效”长期示范点。据杭锦后旗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魏玉海介绍,“控肥增效”由内蒙古土壤肥料和节水农业工作站牵头,自治区、市、旗三级共同实施,通过测土配方、精准施肥等方式,力图扭转当地“大肥大水”粗放式种植模式。
“目前园区涉及农户67户,试验示范面积共计1066.7亩,辐射带动周边3000亩。园区以小麦、玉米、葵花三大优势农作物为主,开展试验18项,示范16项。几项因素叠加后,预计4到5年后园区耕地可实现每亩增效四五百元。”魏玉海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