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精枣”现身哈市 不会辨别中毒咋办

22.09.2015  16:22

 “广东50多吨‘糖精枣’流入市场,大量食用会损害肝肾功能,甚至会导致中毒。”步入九月,本来正是吃枣的大好时节,但这条消息却让爱枣的市民们着实打了一个冷颤。近日,有冰城市民反映,自己在市场上买到的枣子外表红红的很是讨人喜欢,但是吃起来皮甜肉不甜,回味还有点儿苦……难道真有“糖精枣”流入哈市?咋能分辨出这些“毒枣”呢?口说无凭,实验为证!

   市民:

   逛街买到“糖精枣”皮甜肉不甜回味苦

  近日,海南食药监联手广州有关部门,打掉了一个广东雷州的黑窝点,这里曾加工50多吨“糖精枣”进行销售。而在16日,哈市朱小姐联系记者,称可能是买到了“糖精枣”。

  “前几天逛街,孩子就吵吵着要吃冬枣,我看那枣红红的挺不错就买了两斤。”朱女士回忆,刚开始吃的时候她没什么感觉,可是吃了五六个以后,就感觉枣不仅没有了刚入口时甜甜的口感,反而越吃越苦。“当时还觉得可能就是这枣口感不好,后来看朋友圈才知道有种‘糖精枣’,回想起那种皮甜肉不甜的口感,我肯定是不幸‘中招了’。”朱女士告诉记者,果然如网上所说,剩下的枣很快就烂掉了,回想起孩子也没少吃,她真是有点儿后怕。

   批发商:

   “糖精枣”卖相好多藏身早夜市

  会不会有大量“糖精枣”流入冰城市场呢?记者联系到哈达果蔬批发市场果品部经理李英学,据他介绍,冰城的冬枣多产自山西和山东,不会有大量“糖精枣”流入本地市场。

  “枣农如果要制作大量的‘糖精枣’,需要特殊的场地、设备和人力,这个成本会很高,而且我们在收货的时候也会进行检验。如果经销商在收枣后再拆箱、加工‘糖精枣’,会增加无谓的成本,这也不大可能。”李英学表示,从流通环节来看,最容易出现“糖精枣”的是早夜市小商贩,“加工的量少且成本低,能让枣看上去更红更讨人喜欢,还能增加分量提高收入。”那么,究竟该怎么分辨“糖精枣”呢?记者进行了实验。

   记者实验:

   糖精+热水青枣一泡变“红枣”

  记者来到道外某食品原料批发城,以每克一毛钱的价格购买了糖精钠,随后购买冬枣(挑选时多为青绿色,口感爽脆甜度较低)并进行了三组实验。第一组:冷水+糖精

  实验过程:倒入150毫升自来水,并放入5克糖精钠,随后将两个冬枣放入其中,静置。

  实验结果:经过5个小时的浸泡后,冬枣在常温的糖精水中表皮颜色和口感均未发生变化。第二组:热水+糖精

  实验过程:倒入150毫升热水,并放入5克糖精钠,随后将两个冬枣放入其中,静置。

  实验结果:经半个小时的浸泡后,冬枣在糖精热水中表皮颜色变红、枣皮的口感有甜味,5个小时后仍为此现象。

  第三组:热水

  实验过程:倒入150毫升热水,随后将两个冬枣放入其中,静置。

  实验结果:经半个小时的浸泡后,冬枣在热水中表皮颜色变红,口感无变化,5个小时后仍为此现象。

  实验结论:热糖精水会使冬枣表皮变红,表皮的青红分界线十分明显,舔表皮时会有甜腻的口感。

   专家提醒:

   有啥危害?

   损害肝肾或导致中毒

  据了解,按照我国2015年5月24日正式实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糖精钠是一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但不包括新鲜水果。随后,记者联系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营养科聂宏,她表示,食用过量糖精或导致食欲减退,长期食用还会对肝脏、肾脏有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对婴幼儿和青少年的危害更大。短时间内大量食用,更是有可能导致中毒。

   怎样辨别?

   一看二尝三观察

  一看:“糖精枣”的青红界线十分明显和规则;普通冬枣的青红界线则是星星点点的扩散状。

  二尝:“糖精枣”的表皮很甜而枣肉不甜,吃后回味还会有苦涩的口感;普通枣则是枣皮和枣肉都是甜的

  三观察:由于“糖精枣”经过浸泡,贮藏时间较短,短时间就会出现打蔫、腐烂的现象;普通枣则可放置一至两天。

编辑:李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