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聚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可期

23.12.2015  12:29

中新社北京12月22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1日闭幕,明确“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国际舆论认为,会议强调的内容与会前所释放的经济改革方向“信号”一致,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基调不变,尽管增长的“超级黄金期”结束,但可以期待转向更加成熟稳健的中高速增长。

路透社报道说,“中国将努力化解房地产库存以稳定楼市,帮助农村人口在城市安居乐业”。

华尔街日报》报道说,中国经济欠发达城市和内陆城市还存在大量住房库存,这抑制了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一大引擎的房地产投资。中国将实施应对措施。

美联社报道称,中国领导人阐明他们决心主动适应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部署了明年的经济工作任务,并承诺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帮助,推动以市场为导向的各项改革。

路透社认为,去产能去库存不会是“疾风骤雨”,而将采用“温和的市场化手段”。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聚焦“供给侧改革”也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美联社报道称,中国领导层现在试图引导经济转向基于国内消费而不是贸易和投资的可持续性增长。

华尔街日报》指出,中国消费者对于更安全的食品、更好的医疗保健以及其他能改善生活质量的商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中国并非需求不足,要做的是进行供给侧改革来满足这些未得到满足的需求”。

有舆论亦指出,关于化解产能过剩,政策定位是“积极稳妥”,未来料将非“一次出清”而是“阶段性出清”,市场不必太担心风险过于集中的问题。

对于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国际舆论和分析机构普遍持乐观态度,认为增长的“超级黄金期”结束,增速放缓是转型的“自然过程”,中国经济有机会实现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但更加成熟的增长。

金融时报》评论强调,中国经济从超常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是自然和必然的。文章举例称,认真研究东亚经济上世纪60—90年代的增长轨迹和结构变化趋势,就会懂得中国经济持续10年中高速增长是有可能的。

德国贝伦贝格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霍尔格·施密丁撰文指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是个自然的过程,其他成功的发展中国家如韩国也经历过类似阶段。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将依靠更好而非更多的产品,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而非雇佣更多工人,靠推动创新而非更多资本投资。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和阿里研究院合作推出报告称,尽管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人口、社会和科技发展等因素将在未来五年为中国带来2.3万亿美元的消费增量,并推动中国消费市场转型。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