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安达市让玉米秸秆“过腹生金”
06.11.2014 10:31
本文来源: 农业委员会
本网讯(柴金成) 今年,安达市积极变堵为疏,在多渠道搞好秸秆综合利用的同时,大力推广玉米秸秆青贮、黄贮,使秸秆“过腹生金”。
深秋时节,在安达市中本镇德本村家家户户的院子里、廊檐下、房顶上,晒满了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存满了一袋袋青贮、黄贮的玉米秸秆。“今年焚烧玉米秸秆的再没有了,我家的60亩玉米秸秆都卖给养牛场当饲料了,纯收入就有5000多元,以往不好处理的‘废品’现在都换成现钞了!”村民杨金龙高兴地说。
安达市通过加强养殖大户和农户之间的沟通,减少了焚烧秸秆现象的发生,秸秆变废为宝使农民受益,提高了秸秆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推进了循环农业的有效发展。
据了解,农作物的秸秆不仅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资源,而且可以作为一种粗饲料,利用人工、机械、热、水、压力等作用,使秸秆破碎、软化、降解,或者通过氨化,让秸秆成为便于家畜咀嚼和消化的好饲料。
安达市先源乡友谊牧场,是国家和我省重要的奶牛育种点,拥有优质高产荷斯坦奶牛核心群,占地8万平方米,有牛舍4栋2600平方米,奶牛存栏1300多头,大型机械40多台(套),采用现代化饲喂、榨奶、除粪系统及管理技术,奶牛平均单产达7.5吨,年产鲜奶近3000吨,被中国奶业协会评为全国标准化示范牧场,今年已经储备3000吨青贮饲料。牧业一直是安达市农业的支柱产业,在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安达市青贮玉米秸秆已达到18万多吨,预计黄储秸秆将达到75万多吨。蓬勃发展的牧业为玉米秸秆找到了“婆家”,成为安达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本文来源: 农业委员会
06.11.2014 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