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稻谷开镰奏响丰收曲

16.10.2015  10:55

  金秋十月,绥化大地一片金色,飘香的稻谷进入了收割季。绥化市十个县市区伴随着收割机的欢快长鸣,演绎着一首首“种得好”向“卖得好”递进的丰收序曲。 

  高标准生产实现“种得好” 

  绥化市北林区兴和乡勤劳村的水稻科技园区里,十几台大型水稻收割机正在抢收,已收获的金灿灿的稻谷颗粒饱满,稻农们欣喜地将其打包运走。 

  看着一望无垠的稻田,这个科技园区的负责人王希文和记者聊起了今年的收成。他说:“前几天区里的农业专家对这块地进行了测产,亩产将达到700公斤左右,要比去年提高10%~ 15%。这是严格按照A级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管理带来的成果。”据介绍,据初步测算,今年亩产比去年将多收50公斤。 

  科学种植和市场化经营让农民喜获丰收。据了解,这个园区的保田农业合作社由兴和乡的13个村小组、专业稻农和绥化市稻米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三方共同组建,采取整村土地流转与合作社统一经营的模式,通过分片划区,统一良种、统一肥料、统一种植、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原粮加工。按照企业(收购原粮)+种植合作社农户经营种植的产业模式经营,绥化市稻米香米业有限公司与周边5个农业种植合作社达成共识并签订了水稻收购合同。按绿色水稻的标准种植、管理和收贮,预计年产量在1.3万吨。 

  北林区今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4万亩,其中水稻123万亩。通过采取抢前抓早、政策支持、宣传引导、典型带动等措施,水田生产保持了健康发展势头,品质与产量同步提高。据省农委组织专家测定,全区水稻大面积单产有望突破650公斤,总产可实现16亿斤左右。 

  科技高覆盖提升品质 

  绥化作为我省的重要水稻生产地区,更加注重提升水稻品质。在生产技术上,重新制定推广了作物A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 

  在品种上,大面积推广了国家一级米龙稻18、香稻系列品种等,优质水稻面积大幅增加。在此基础上,还全面推广了减少氮肥用量,提高水稻品质技术,更加注重科技标准。建设市级科技园区233个,县乡级园区281个,为全市推广新技术标准、新型经营主体典型、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等树立样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稻智能催芽等15项重点新技术。77处水稻催芽车间全部生产,浸种催芽1.79万吨,覆盖率接近90%,大棚育秧率达到99%。该市在智能催芽车间和育秧大棚管理上采取社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新模式,以芽室带农时,实现了水田生产抢农时、上标准。实现了水稻生产抢积温、增产量、提品质。据统计,这两项技术集成可抢积温300度左右,实现了三积温带由种植11片叶品种向种植12片叶品种推广,实现了该市水稻种植面积的大幅增加。从2011年450万亩增加到今年的542万亩,增加了92万亩。全市水田面积增加和品质提升可增加农民收入8亿元,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探索由种得好向卖得好新路径。全市落实2.9万亩、39点次的减肥、减药、减除草剂试验示范,同时还积极开展了多地智能农业试点,实现了农产品可追溯体系。 

  广拓市场赢来“销得好” 

  水稻丰收,让农民卖上好价钱,是关键。 

  庆安县久胜镇在新稻米上市两个多月前,这个镇的党委政府就紧锣密鼓地研究营销。 

  据了解,这个镇尽管有12万亩水稻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但由于不善营销,出现滞销、贱卖。为彻底改变这种情况,今年全镇建起十几个“万亩观光田”,把外地的客商请来,参观这里的稻田养鸭、稻田养鱼和生物灭虫除草,让客商真切感受到了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增施有机生物肥、生物药的“三减两增”生产过程,客户们纷纷签单订货,水稻还没收,就签出2000多份订单。 

  为实现绿色有机食品的可追溯机制,这个镇对种植基地的水稻实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体系,采用最先进的智能光纤系统,对生产过程有机指标进行全程监控,利用物联网,在全镇建立起6个监测点,围绕水稻优势,建起智能浸种催芽车间、田间节水灌溉自动设备、病虫害监控网、智能物流仓储平台,实现全过程、全天候、可追溯监控,消费者扫描二维码,通过网络即可看到绿色食品生产过程。由于监控实现了全链条和透明化,真正实现了从餐桌到田间可追溯。他们的绿色订单稻米,由过去的一斤3元钱卖到七八元钱。 

  整合品牌,叫响品牌,打出品牌,这是久胜镇采取的一条最重要的营销战略。全镇有34家水稻加工企业,生产的稻米牌子杂,也不精细,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从去年开始,全镇水稻加工企业采取挂、靠、联的办法,依托3个大型加工企业,联手打造了金稻穗、双杰、大东北三个品牌。水稻实行专品种统一种植、统一加工、统一销售,走高端品牌销售路线。大米生产线采用国内先进的技术流程,引进国际上先进设备,注重质量保证和食品安全的每个细节。双杰米业采取全程自动化控制,安装色选机、磁选机等设备,严防杂质进入产品,全力打造名副其实的品牌,“双杰”米品牌已经成为北京各大高校的专用米,“大东北”已进入广州、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的130多家连锁店,“金稻穗”在南方大城市受到青睐。3个品牌的稻米整合了12万亩水稻,年销售大米10万吨。 

  为打开大米销路,适合多种消费者的需要,他们引进黑米、糯米、长粒米、富硒米等多类品种。同时他们还靠招商引资引进12家水稻产品加工企业,生产打糕、米酒、豆包、糕点,延长了销售链,提高了水稻产品效益。